走進鶴峰縣下坪鄉(xiāng),巖門村周家院子,游客滿懷期待,聆聽講解員講述周氏家族的家風家訓;東洲村田家院子,田一明正手持掃帚,帶領村民清掃街道;留駕村陳家院子的葡萄園里,工人穿梭于藤架間,忙著疏果作業(yè)。
近年來,鶴峰縣下坪鄉(xiāng)以范家院子、長壽院子、楊家院子、陳家院子、周家院子、田家院子6個和美院落為載體,圍繞特色院落文化,以點連線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帶。
家風化雨潤鄉(xiāng)土
步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帶巖門村周家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古樸雅致的畫卷——一棟棟飛檐翹角的木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8戶人家聚居于此,合圍成院,盡顯和諧之美。這座看似普通的院落,先后走出2名博士、2名碩士、13名黨員、14名教師、22名國家公職人員,堪稱人才輩出的典范。
“我們這個家庭能評上全國五好家庭,院子能建成省級家風家教實踐基地,關鍵在于我們嚴格遵守家規(guī)家訓,團結一心?!敝芗以鹤拥闹馨残阏f。
為了讓優(yōu)良家風代代相傳,引領鄉(xiāng)村文明新風尚,周家人積極行動。他們出資修建家訓家風陳列室,將家族的歷史、家訓、家風故事一一陳列,讓每位來訪者都能感受到家風文化的魅力;打造黨員活動室,為黨員學習交流、開展活動提供陣地,以黨建引領家風建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良好家風,成為當地村民學習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如春風化雨,悄然潤澤巖門村的每寸土地,村莊處處洋溢著溫情:村民外出辦事時,鄰居幫外出村民照料家畜;農忙時節(jié),年輕村民自發(fā)組成“助農小隊”,幫獨居老人搶收莊稼……
“周家人是我們的標桿,以前大家各忙各的,鄰里間也不怎么走動?,F在誰家有困難,大家搶著幫忙。這種熱熱鬧鬧、和和睦睦的日子,太有盼頭了?!睅r門村村民谷和娟笑著說。
周家院子似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上的一顆明珠,以優(yōu)良家風為紐帶,串聯起鄰里守望的溫暖,點亮鄉(xiāng)村文明的星火。
庭院微治興鄉(xiāng)風
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以小庭院為活動陣地,激活志愿服務一池春水,為基層治理注入強勁動能。先后成立周家院子志愿服務隊、“和事佬”服務隊、“小喇叭”文藝宣傳隊等,開展文明勸導、調解糾紛、美化環(huán)境等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在鄉(xiāng)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東洲村田家院子,田一明與村民在道路各處打掃衛(wèi)生,掃帚劃過地面的聲音此起彼伏。
“現在東洲河清澈見底,兩岸綠意盎然,家家戶戶主動參與人居環(huán)境整治行動,我更要盡己所能,為村里發(fā)展出力。”田一明笑著說。
不僅如此,作為“和事佬”服務隊的一員,田一明始終將村民的事放在心上。無論誰家遭遇困難,還是鄰里間產生糾紛,他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積極調解。有一次,院子里兩戶居民因田塊邊界問題產生糾紛,田一明得知后,多次上門耐心勸解,在他不懈努力下,兩家村民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溝通,最終成功化解了矛盾。
“如今,村里矛盾糾紛越來越少,歡聲笑語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有滋味,這多虧了咱們的服務隊?!睎|洲村村民柳清秀開心地說。
東洲村志愿服務隊用行動架起服務群眾的橋梁,在鄉(xiāng)風文明建設過程中,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上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
庭院經濟富鄉(xiāng)民
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不僅在培育文明鄉(xiāng)風、改善人居環(huán)境等方面發(fā)揮引領作用,更創(chuàng)新探索出“院子文化”帶動模式,以小庭院為載體,鼓勵村民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發(fā)展水果采摘園、觀光園等特色產業(yè),帶動民宿、農家樂等產業(yè)蓬勃發(fā)展。
在下坪鄉(xiāng)留駕村陳家院子葡萄采摘園,工人正忙著疏果管理?!耙惶崞咸汛蟾乓?0顆左右,其他的小果子都要剪掉?!笔韫と它S春菊介紹。
葡萄采摘園負責人陳功杰已在葡萄種植領域深耕10多年。他的50畝葡萄園里,種植了陽光玫瑰、夏黑、藍寶石等6個品種,憑借優(yōu)良品質深受消費者青睞。每年葡萄成熟時,游客紛至沓來,園中葡萄供不應求。2024年,采摘園采收葡萄7.5萬公斤,營業(yè)收入超100萬元。
陳功杰的葡萄園是致富園,更是就業(yè)園,為當地村民提供了20余個就業(yè)崗位,黃春菊是眾多受益者之一。“在這里工作太方便了,既能照顧家里,又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黃春菊笑著說。
如今,留駕葡萄成了當地響當當的品牌,每到葡萄成熟季,下坪鄉(xiāng)新時代文明實踐帶內的15家民宿、12家農家樂生意火爆。
近年來,下坪鄉(xiāng)新時代文明實踐帶持續(xù)深耕“院子文化”品牌,立足當地資源優(yōu)勢,積極探索“生態(tài)農業(yè)+旅游體驗”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除了打造水果采摘園,還帶動茶葉種植、生態(tài)養(yǎng)殖等特色產業(yè)形成產業(yè)鏈條,同時布局民宿、露營等多元業(yè)態(tài),讓小小庭院成為展示農旅融合的窗口。(恩施日報 全媒體見習記者 陳雨軒 通訊員 陳玉玲)
發(fā)表時間:2025-06-20 來源:湖北文明網
走進鶴峰縣下坪鄉(xiāng),巖門村周家院子,游客滿懷期待,聆聽講解員講述周氏家族的家風家訓;東洲村田家院子,田一明正手持掃帚,帶領村民清掃街道;留駕村陳家院子的葡萄園里,工人穿梭于藤架間,忙著疏果作業(yè)。
近年來,鶴峰縣下坪鄉(xiāng)以范家院子、長壽院子、楊家院子、陳家院子、周家院子、田家院子6個和美院落為載體,圍繞特色院落文化,以點連線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帶。
家風化雨潤鄉(xiāng)土
步入新時代文明實踐帶巖門村周家院子,映入眼簾的是一幅古樸雅致的畫卷——一棟棟飛檐翹角的木樓依山而建,錯落有致,8戶人家聚居于此,合圍成院,盡顯和諧之美。這座看似普通的院落,先后走出2名博士、2名碩士、13名黨員、14名教師、22名國家公職人員,堪稱人才輩出的典范。
“我們這個家庭能評上全國五好家庭,院子能建成省級家風家教實踐基地,關鍵在于我們嚴格遵守家規(guī)家訓,團結一心?!敝芗以鹤拥闹馨残阏f。
為了讓優(yōu)良家風代代相傳,引領鄉(xiāng)村文明新風尚,周家人積極行動。他們出資修建家訓家風陳列室,將家族的歷史、家訓、家風故事一一陳列,讓每位來訪者都能感受到家風文化的魅力;打造黨員活動室,為黨員學習交流、開展活動提供陣地,以黨建引領家風建設。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踐行良好家風,成為當地村民學習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如春風化雨,悄然潤澤巖門村的每寸土地,村莊處處洋溢著溫情:村民外出辦事時,鄰居幫外出村民照料家畜;農忙時節(jié),年輕村民自發(fā)組成“助農小隊”,幫獨居老人搶收莊稼……
“周家人是我們的標桿,以前大家各忙各的,鄰里間也不怎么走動。現在誰家有困難,大家搶著幫忙。這種熱熱鬧鬧、和和睦睦的日子,太有盼頭了?!睅r門村村民谷和娟笑著說。
周家院子似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上的一顆明珠,以優(yōu)良家風為紐帶,串聯起鄰里守望的溫暖,點亮鄉(xiāng)村文明的星火。
庭院微治興鄉(xiāng)風
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以小庭院為活動陣地,激活志愿服務一池春水,為基層治理注入強勁動能。先后成立周家院子志愿服務隊、“和事佬”服務隊、“小喇叭”文藝宣傳隊等,開展文明勸導、調解糾紛、美化環(huán)境等活動,讓新時代文明實踐在鄉(xiāng)村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在東洲村田家院子,田一明與村民在道路各處打掃衛(wèi)生,掃帚劃過地面的聲音此起彼伏。
“現在東洲河清澈見底,兩岸綠意盎然,家家戶戶主動參與人居環(huán)境整治行動,我更要盡己所能,為村里發(fā)展出力?!碧镆幻餍χf。
不僅如此,作為“和事佬”服務隊的一員,田一明始終將村民的事放在心上。無論誰家遭遇困難,還是鄰里間產生糾紛,他都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積極調解。有一次,院子里兩戶居民因田塊邊界問題產生糾紛,田一明得知后,多次上門耐心勸解,在他不懈努力下,兩家村民坐下來心平氣和地溝通,最終成功化解了矛盾。
“如今,村里矛盾糾紛越來越少,歡聲笑語越來越多,日子越過越有滋味,這多虧了咱們的服務隊?!睎|洲村村民柳清秀開心地說。
東洲村志愿服務隊用行動架起服務群眾的橋梁,在鄉(xiāng)風文明建設過程中,成為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上不可或缺的堅實力量。
庭院經濟富鄉(xiāng)民
新時代文明實踐帶不僅在培育文明鄉(xiāng)風、改善人居環(huán)境等方面發(fā)揮引領作用,更創(chuàng)新探索出“院子文化”帶動模式,以小庭院為載體,鼓勵村民立足本地特色,因地制宜發(fā)展水果采摘園、觀光園等特色產業(yè),帶動民宿、農家樂等產業(yè)蓬勃發(fā)展。
在下坪鄉(xiāng)留駕村陳家院子葡萄采摘園,工人正忙著疏果管理?!耙惶崞咸汛蟾乓?0顆左右,其他的小果子都要剪掉?!笔韫と它S春菊介紹。
葡萄采摘園負責人陳功杰已在葡萄種植領域深耕10多年。他的50畝葡萄園里,種植了陽光玫瑰、夏黑、藍寶石等6個品種,憑借優(yōu)良品質深受消費者青睞。每年葡萄成熟時,游客紛至沓來,園中葡萄供不應求。2024年,采摘園采收葡萄7.5萬公斤,營業(yè)收入超100萬元。
陳功杰的葡萄園是致富園,更是就業(yè)園,為當地村民提供了20余個就業(yè)崗位,黃春菊是眾多受益者之一?!霸谶@里工作太方便了,既能照顧家里,又能獲得一份不錯的收入?!秉S春菊笑著說。
如今,留駕葡萄成了當地響當當的品牌,每到葡萄成熟季,下坪鄉(xiāng)新時代文明實踐帶內的15家民宿、12家農家樂生意火爆。
近年來,下坪鄉(xiāng)新時代文明實踐帶持續(xù)深耕“院子文化”品牌,立足當地資源優(yōu)勢,積極探索“生態(tài)農業(yè)+旅游體驗”創(chuàng)新發(fā)展模式。除了打造水果采摘園,還帶動茶葉種植、生態(tài)養(yǎng)殖等特色產業(yè)形成產業(yè)鏈條,同時布局民宿、露營等多元業(yè)態(tài),讓小小庭院成為展示農旅融合的窗口。(恩施日報 全媒體見習記者 陳雨軒 通訊員 陳玉玲)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