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上午,由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區(qū)人民政府主辦,武昌區(qū)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武漢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武昌區(qū)斗級營街區(qū)舉行。
活動以非遺融入現(xiàn)代生活為核心,聚焦“非遺+旅游”,通過非遺展演、展銷、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讓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非遺,讓非遺可觀可學可玩。
活動現(xiàn)場,“跟著非遺游武漢”主題線路正式發(fā)布:“知音江城”美麗傳說之旅、“煙火江湖”非遺美食之旅、“非遺有戲”武漢戲碼頭之旅、“匠心手作”荊風楚韻之旅、“健康生活”非遺康養(yǎng)之旅五大主題、十條非遺旅游線路,覆蓋50余個點位。其中既有人們熟知的旅游景點、劇院場館,也有充滿煙火氣的特色美食街區(qū),還有底蘊深厚的非遺體驗場館,隱匿在城市角落的小眾打卡地。這些線路不僅串聯(lián)起武漢的文化地標與市井煙火,更以非遺為城市的向導,讓市民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江城故事。著名表演藝術家、武漢相聲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陸鳴現(xiàn)場推介“跟著非遺游武漢”主題線路。
隨著百年漢鑼被敲響,鑼聲洪亮悠遠,2025“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正式啟動?,F(xiàn)場通過非遺市集、非遺展演、研學課堂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示武漢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讓千年文化瑰寶真正“活”在當下、“火”在民間。從精美的手工藝品制作到富有歷史傳承的傳統(tǒng)技藝,各項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遺項目吸引市民游客駐足。黃鶴樓傳說、伯牙子期傳說、木蘭傳說等非遺項目在此具象化,以實景點位向市民游客講述非遺故事。老通城豆皮、蔡林記熱干面、五芳齋湯圓等將非遺技藝制作現(xiàn)場搬入市集,香氣彌漫街區(qū),邀請觀眾品嘗購買。漢繡、武漢木雕船模、武漢剪紙、武漢面塑、布藝堆繡等項目,非遺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制作技藝,與市民分享非遺傳承故事,并親自指導市民體驗非遺文化。(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記者徐穎 通訊員武文旅)
發(fā)表時間:2025-06-16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6月14日上午,由武漢市文化和旅游局、武昌區(qū)人民政府主辦,武昌區(qū)文化和旅游局承辦的2025年“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武漢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在武昌區(qū)斗級營街區(qū)舉行。
活動以非遺融入現(xiàn)代生活為核心,聚焦“非遺+旅游”,通過非遺展演、展銷、互動體驗等多種形式,讓市民游客沉浸式體驗非遺,讓非遺可觀可學可玩。
活動現(xiàn)場,“跟著非遺游武漢”主題線路正式發(fā)布:“知音江城”美麗傳說之旅、“煙火江湖”非遺美食之旅、“非遺有戲”武漢戲碼頭之旅、“匠心手作”荊風楚韻之旅、“健康生活”非遺康養(yǎng)之旅五大主題、十條非遺旅游線路,覆蓋50余個點位。其中既有人們熟知的旅游景點、劇院場館,也有充滿煙火氣的特色美食街區(qū),還有底蘊深厚的非遺體驗場館,隱匿在城市角落的小眾打卡地。這些線路不僅串聯(lián)起武漢的文化地標與市井煙火,更以非遺為城市的向導,讓市民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讀懂江城故事。著名表演藝術家、武漢相聲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陸鳴現(xiàn)場推介“跟著非遺游武漢”主題線路。
隨著百年漢鑼被敲響,鑼聲洪亮悠遠,2025“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正式啟動?,F(xiàn)場通過非遺市集、非遺展演、研學課堂等多元形式,全方位展示武漢地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讓千年文化瑰寶真正“活”在當下、“火”在民間。從精美的手工藝品制作到富有歷史傳承的傳統(tǒng)技藝,各項好看、好玩、好吃的非遺項目吸引市民游客駐足。黃鶴樓傳說、伯牙子期傳說、木蘭傳說等非遺項目在此具象化,以實景點位向市民游客講述非遺故事。老通城豆皮、蔡林記熱干面、五芳齋湯圓等將非遺技藝制作現(xiàn)場搬入市集,香氣彌漫街區(qū),邀請觀眾品嘗購買。漢繡、武漢木雕船模、武漢剪紙、武漢面塑、布藝堆繡等項目,非遺傳承人現(xiàn)場展示制作技藝,與市民分享非遺傳承故事,并親自指導市民體驗非遺文化。(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 記者徐穎 通訊員武文旅)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