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李樓鎮(zhèn)張莊村:“評出”好榜樣 “攢出”新風尚

A-   A+
發(fā)表時間:2025年06月09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仲夏時節(jié),走進老河口市李樓鎮(zhèn)張莊村,村道干凈平整,兩側綠樹成蔭,農舍錯落有致,房前屋后整潔有序,老人們搖著蒲扇,在村文化廣場閑聊,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美麗鄉(xiāng)村畫卷徐徐展開。

作為“全國文明村”,張莊村以“一約四會”重塑鄉(xiāng)風,建成“時間存折”志愿服務積分超市,激發(fā)村民自治活力;發(fā)揮村規(guī)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基層群眾組織功能作用,著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fā)揮群眾主體作用,促進鄉(xiāng)風文明,實現(xiàn)群眾安居樂業(yè),邁向“幸福鄉(xiāng)村”。

道德評議育文明

道德評議會,是指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領導下,組織和發(fā)動農民進行村民道德評議的群眾組織,是強化道德教育,促進農民道德水平提高和村風民俗好轉,引導廣大農民積極投身思想道德建設實踐的有效途徑和載體。

早在2002年,張莊村就開始摸索建立道德評議會?!岸嗄昵?,張莊村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差、環(huán)境差,干群關系緊張,村民成天為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斗毆。”該村黨支部書記巴紅林介紹,村干部想干事業(yè),但苦于沒有資金、沒人配合。

突破口在哪?一次偶然的機會,巴紅林聽一名老教師說:“可以把眼光‘往外放’,村里窮,但走出村子的‘能人’多,可以匯聚他們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建設家鄉(xiāng)?!?/p>

當時適逢老河口市開始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但部分資金需要村民自籌。巴紅林和黨員干部商量后,決定向所有在外的張莊村人發(fā)出捐資修路倡議書,公開表彰杰出模范并將其善舉記入村史。

聽說要建設家鄉(xiāng),在外工作卻始終心系家鄉(xiāng)的“賢人志士”紛紛捐資。收到資金后,村黨支部將其全部用于修路,并公示錢款來源和使用情況。留在村里的村民們也不甘落后,紛紛拿起鍬和鏟,義務搬水泥、鋪石子……

坑洼不平的泥巴路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并延伸至每家門前,農舍門前統(tǒng)一規(guī)劃“小花園”“菜園”……看著村里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村舍越來越美,村民們紛紛露出笑顏。

“村村通公路”工程完成后,張莊村村“兩委”召開第一屆道德評議會,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輩們主持,公開評選表彰在“村村通公路”工程中作出貢獻的村民,號召大家以模范為鏡、見賢思齊,共同建設美麗家鄉(xiāng)。

“后來,我們擴大評選范圍,除‘公益事業(yè)類’道德模范外,還增加‘致富能手類’‘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類’‘志愿者類’‘好婆婆好兒媳’等道德模范評比,提升村民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卑图t林說,在榜樣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關心并參與村里建設,鄉(xiāng)村風氣顯著好轉,鄰里關系更和諧了。

“事實證明,道德評議會能很好地引導村民們自覺破除陳規(guī)陋習、弘揚文明新風,達到‘評議一件事、教育一群人、影響一大片’的效果,為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xù)注入動能。”巴紅林感慨道。

如今的張莊村,文明基因已融入發(fā)展血脈,道德評議會不僅成為村民自我教育的新課堂,更化作基層治理的“金鑰匙”。2017年,張莊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至今已連續(xù)兩屆保留榮譽稱號。

積分超市揚善舉

走進張莊村的“時間存折”志愿服務積分超市,貨架上的物品琳瑯滿目,牙膏、衛(wèi)生紙、衣架、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每件物品下面都標注著對應的分值:洗臉盆10分、洗衣粉20分、洗潔精10分……

“平時沒事干,幫村里搞衛(wèi)生,沒想到得了不少積分。我兌換了許多生活用品,還得到了表揚,全家人都挺高興?!贝迕裆坨f。

翻看積分手冊,參與志愿者服務記10分、按規(guī)定辦理紅白事記20分、每年道德評議“勝出者”記100分……張莊村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文明鄉(xiāng)風培育與“時間存折”積分制相結合,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文明建設等活動可獲得積分,用于兌換生活用品,形成“德者有得”的良性循環(huán)。

每年4月、11月,張莊村集中進行積分兌換,公開、公平、公正地向大家通報各家積分情況,組織村民有序挑選心儀的生活用品。

在“時間存折”積分制的激勵下,張莊村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據介紹,去年該村村民志愿服務時長突破2000小時,3戶家庭獲評市級文明戶。

“自從實施積分制,村民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高了,各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了,村容村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卑图t林說。

用“小積分”賦能“大治理”,把“村里事”變成“家家事”。如今的張莊村,“存美德、換實惠”已成為新風尚。

“幸福食堂”暖民心

“自從村里辦了‘幸福食堂’,我再也不為早餐的事操心了!”在張莊村“幸福食堂”吃早餐的韓大娘說,“幸福食堂”飯菜種類多,還不用出錢,“這件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p>

為解決老年人“吃飯難”,2023年,張莊村開始推進“幸福食堂”老年人助餐服務。食堂采取村集體補貼、愛心企業(yè)(人士)贊助的運營方式,以滿足該村65歲以上空巢、獨居、孤寡老人的就餐需求。

據了解,張莊村現(xiàn)有常住人口830余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220余人。“青壯年大多在外地打工,照顧好他們的父母,是村‘兩委’的責任和義務。開辦‘幸福食堂’,既能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又能讓在外務工的孩子們安心,還能讓這些老年人充分享受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帶來的紅利。”巴紅林說。

每天早上一起床,清掃完自家庭院,再去村西頭清掃一條長度近300米的通組路,成為付二姐的重要工作。付二姐是張莊村六組村民,今年67歲?!啊腋J程谩癁槲覀冞@些獨居老人提供免費就餐服務,我為村里干點事,心里才踏實?!备抖阏f。

同時,張莊村干部可以通過“幸福食堂”就餐情況,隨時掌握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如果發(fā)現(xiàn)有老人沒來用餐,我們立即責成包保干部第一時間上門查看,以防發(fā)生意外?!卑图t林說。

為提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指數,張莊村還新建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按謇锷狭四昙o的人都喜歡來這里,嘮嗑、看電視、打牌、下棋。村文化廣場還有各類健身器材,方便得很?!蔽捍竽镎f。

此外,張莊村還定期組織志愿者到“幸福食堂”或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展敬老愛老活動,為老人理發(fā)、梳頭,陪老人散步、下棋。

在張莊村,文明的種子早已播撒在每個人心中,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接下來,張莊村將繼續(xù)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讓文明鄉(xiāng)風吹遍鄉(xiāng)村各個角落,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姜雁冰 余子威 通訊員 魏晨曉

責任編輯:何霄

老河口市李樓鎮(zhèn)張莊村:“評出”好榜樣 “攢出”新風尚

發(fā)表時間:2025-06-09 來源:湖北文明網

仲夏時節(jié),走進老河口市李樓鎮(zhèn)張莊村,村道干凈平整,兩側綠樹成蔭,農舍錯落有致,房前屋后整潔有序,老人們搖著蒲扇,在村文化廣場閑聊,一幅村凈、景美、人和的美麗鄉(xiāng)村畫卷徐徐展開。

作為“全國文明村”,張莊村以“一約四會”重塑鄉(xiāng)風,建成“時間存折”志愿服務積分超市,激發(fā)村民自治活力;發(fā)揮村規(guī)民約和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等基層群眾組織功能作用,著力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fā)揮群眾主體作用,促進鄉(xiāng)風文明,實現(xiàn)群眾安居樂業(yè),邁向“幸福鄉(xiāng)村”。

道德評議育文明

道德評議會,是指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領導下,組織和發(fā)動農民進行村民道德評議的群眾組織,是強化道德教育,促進農民道德水平提高和村風民俗好轉,引導廣大農民積極投身思想道德建設實踐的有效途徑和載體。

早在2002年,張莊村就開始摸索建立道德評議會?!岸嗄昵埃瑥埱f村經濟條件差、基礎設施差、環(huán)境差,干群關系緊張,村民成天為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吵架斗毆?!痹摯妩h支部書記巴紅林介紹,村干部想干事業(yè),但苦于沒有資金、沒人配合。

突破口在哪?一次偶然的機會,巴紅林聽一名老教師說:“可以把眼光‘往外放’,村里窮,但走出村子的‘能人’多,可以匯聚他們的力量和智慧,共同建設家鄉(xiāng)。”

當時適逢老河口市開始實施“村村通公路”工程,但部分資金需要村民自籌。巴紅林和黨員干部商量后,決定向所有在外的張莊村人發(fā)出捐資修路倡議書,公開表彰杰出模范并將其善舉記入村史。

聽說要建設家鄉(xiāng),在外工作卻始終心系家鄉(xiāng)的“賢人志士”紛紛捐資。收到資金后,村黨支部將其全部用于修路,并公示錢款來源和使用情況。留在村里的村民們也不甘落后,紛紛拿起鍬和鏟,義務搬水泥、鋪石子……

坑洼不平的泥巴路變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并延伸至每家門前,農舍門前統(tǒng)一規(guī)劃“小花園”“菜園”……看著村里基礎設施逐漸完善、村舍越來越美,村民們紛紛露出笑顏。

“村村通公路”工程完成后,張莊村村“兩委”召開第一屆道德評議會,由村里德高望重的長輩們主持,公開評選表彰在“村村通公路”工程中作出貢獻的村民,號召大家以模范為鏡、見賢思齊,共同建設美麗家鄉(xiāng)。

“后來,我們擴大評選范圍,除‘公益事業(yè)類’道德模范外,還增加‘致富能手類’‘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類’‘志愿者類’‘好婆婆好兒媳’等道德模范評比,提升村民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巴紅林說,在榜樣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關心并參與村里建設,鄉(xiāng)村風氣顯著好轉,鄰里關系更和諧了。

“事實證明,道德評議會能很好地引導村民們自覺破除陳規(guī)陋習、弘揚文明新風,達到‘評議一件事、教育一群人、影響一大片’的效果,為鄉(xiāng)村精神文明建設持續(xù)注入動能?!卑图t林感慨道。

如今的張莊村,文明基因已融入發(fā)展血脈,道德評議會不僅成為村民自我教育的新課堂,更化作基層治理的“金鑰匙”。2017年,張莊村被評為“全國文明村”,至今已連續(xù)兩屆保留榮譽稱號。

積分超市揚善舉

走進張莊村的“時間存折”志愿服務積分超市,貨架上的物品琳瑯滿目,牙膏、衛(wèi)生紙、衣架、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擺放得整整齊齊,每件物品下面都標注著對應的分值:洗臉盆10分、洗衣粉20分、洗潔精10分……

“平時沒事干,幫村里搞衛(wèi)生,沒想到得了不少積分。我兌換了許多生活用品,還得到了表揚,全家人都挺高興。”村民邵琨說。

翻看積分手冊,參與志愿者服務記10分、按規(guī)定辦理紅白事記20分、每年道德評議“勝出者”記100分……張莊村將美麗鄉(xiāng)村建設、文明鄉(xiāng)風培育與“時間存折”積分制相結合,村民參與志愿服務、文明建設等活動可獲得積分,用于兌換生活用品,形成“德者有得”的良性循環(huán)。

每年4月、11月,張莊村集中進行積分兌換,公開、公平、公正地向大家通報各家積分情況,組織村民有序挑選心儀的生活用品。

在“時間存折”積分制的激勵下,張莊村志愿服務隊伍不斷壯大。據介紹,去年該村村民志愿服務時長突破2000小時,3戶家庭獲評市級文明戶。

“自從實施積分制,村民參加集體活動的積極性高了,各家房前屋后干凈整潔了,村容村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卑图t林說。

用“小積分”賦能“大治理”,把“村里事”變成“家家事”。如今的張莊村,“存美德、換實惠”已成為新風尚。

“幸福食堂”暖民心

“自從村里辦了‘幸福食堂’,我再也不為早餐的事操心了!”在張莊村“幸福食堂”吃早餐的韓大娘說,“幸福食堂”飯菜種類多,還不用出錢,“這件事辦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為解決老年人“吃飯難”,2023年,張莊村開始推進“幸福食堂”老年人助餐服務。食堂采取村集體補貼、愛心企業(yè)(人士)贊助的運營方式,以滿足該村65歲以上空巢、獨居、孤寡老人的就餐需求。

據了解,張莊村現(xiàn)有常住人口830余人,其中65歲以上老人220余人。“青壯年大多在外地打工,照顧好他們的父母,是村‘兩委’的責任和義務。開辦‘幸福食堂’,既能增強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又能讓在外務工的孩子們安心,還能讓這些老年人充分享受村集體經濟發(fā)展帶來的紅利?!卑图t林說。

每天早上一起床,清掃完自家庭院,再去村西頭清掃一條長度近300米的通組路,成為付二姐的重要工作。付二姐是張莊村六組村民,今年67歲?!啊腋J程谩癁槲覀冞@些獨居老人提供免費就餐服務,我為村里干點事,心里才踏實。”付二姐說。

同時,張莊村干部可以通過“幸福食堂”就餐情況,隨時掌握老人們的身體狀況。“如果發(fā)現(xiàn)有老人沒來用餐,我們立即責成包保干部第一時間上門查看,以防發(fā)生意外?!卑图t林說。

為提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指數,張莊村還新建了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按謇锷狭四昙o的人都喜歡來這里,嘮嗑、看電視、打牌、下棋。村文化廣場還有各類健身器材,方便得很?!蔽捍竽镎f。

此外,張莊村還定期組織志愿者到“幸福食堂”或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開展敬老愛老活動,為老人理發(fā)、梳頭,陪老人散步、下棋。

在張莊村,文明的種子早已播撒在每個人心中,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接下來,張莊村將繼續(xù)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活動,深入推進移風易俗,讓文明鄉(xiāng)風吹遍鄉(xiāng)村各個角落,為鄉(xiāng)村振興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襄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姜雁冰 余子威 通訊員 魏晨曉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