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咸寧市2025年“4·23”世界讀書日暨全民閱讀主題活動23日在龍?zhí)独镂拿鲗嵺`街區(qū)舉行,咸寧市地方特色全民閱讀品牌正式發(fā)布。近年來,咸寧以“一縣一品”為引領,將閱讀融入紅色文化傳承、群眾生活和社會文明建設,創(chuàng)新閱讀形式,拓展閱讀陣地,讓書香成為城市最動人的底色。
咸寧市2025年“4·23”世界讀書日暨全民閱讀主題活動。楊文 攝
傳承紅色基因讓歷史文脈“活”起來
4月1日,通山縣烈士陵園內,九宮山鎮(zhèn)第一小學學生王嘉樂手捧菊花,在烈士譚禮端墓前莊嚴宣誓:“我們一定會繼承好、弘揚好英烈精神!”清明期間,通山縣組織千余名學生開展祭掃、聆聽革命故事等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閱讀實踐深度融合。
通山縣依托“書韻通山”閱讀品牌,充分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通過舉辦讀書節(jié)、開展公益行、評選“閱讀之星”等活動,讓“閱讀改變生活,文化滋養(yǎng)心靈”的理念深入人心。九宮山鎮(zhèn)第一小學教師張老師感慨道:“孩子們在烈士墓前讀紅色家書,比課堂上的理論教學更震撼心靈?!?/p>
在咸安區(qū),“紅色閱讀”創(chuàng)新形式,招募公務員、教師、工人等志愿者,以《復興文庫》叢書為主線,拍攝103期閱讀推廣視頻。鏡頭聚焦汀泗橋革命古鎮(zhèn)、大幕山巔等標志性地點,將“紅色文化+自然景觀”打造成流動的精神課堂。志愿者李老師介紹:“我們邊讀邊拍,把革命歷史‘演’給觀眾看。”這些視頻在各大平臺累計點擊量超150萬次,連武漢大學等高校也成為取景地,讓紅色文化“活”出了圈。
培育閱讀風尚從校園到軍營全覆蓋
在崇陽縣城關中學,“窗臺書吧”里的書籍沐浴著陽光,學生們課間隨手取書閱讀。崇陽縣以“書香崇陽”建設為抓手,在中小學打造“班級圖書角”“走廊文化墻”,教師帶頭誦讀經典,家長參與“親子共讀”,讓校園充滿書香氣息。同時,全縣改造翻新雪艇圖書館,完善200余家書店、書房和農家書屋,年均舉辦超百場閱讀活動,惠及10萬余人次。
閱讀的熱潮同樣涌動在綠色軍營。赤壁市武警值勤一中隊的官兵們每年都能收到更新的各類書籍。武警一中隊指導員周繼表示:“多讀書能豐富文化素養(yǎng),更好地為祖國建設奉獻力量?!背啾谑邪l(fā)揮群眾藝術隊伍作用,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青年誦讀經典、草坪讀書會等活動,將“悅讀赤壁”品牌送進書店、學校、軍營、景區(qū),覆蓋萬余人次。
創(chuàng)新閱讀機制從書屋到夜誦顯活力
在嘉魚縣潘家灣鎮(zhèn)四邑村農家書屋,一場讀書會熱鬧舉行。這間不到100平方米的書屋藏書3000余冊,涵蓋農業(yè)、法律、少兒讀物等。書屋開辦以來,村民借閱率超80%。書屋管理員趙大姐介紹:“我們把書屋變成‘課堂+沙龍’,春耕時講農技,節(jié)慶時誦經典,讓閱讀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比h100余個農家書屋、職工書屋年均開展200余場活動,閱讀場景延伸至田間地頭、工廠車間。
夜幕降臨,通城縣“興賢夜誦”活動點亮文化之光。在雋水鎮(zhèn)雁塔廣場,少先隊員分享紅色故事,學生們合唱愛國歌曲,吸引眾多市民駐足。通城縣組建5個宣講團和多支小分隊,采用“分享式”“情景式”等宣講方式,將理論宣講搬到廣場、企業(yè)、校園。在61期活動中,既有勞模分享創(chuàng)業(yè)故事,也有學生朗誦經典名篇,讓紅色基因與人文精神浸潤百姓心田。
從烈士陵園的紅色傳承,到農家書屋的知識共享;從校園里的瑯瑯書聲,到軍營中的文化滋養(yǎng);從晨光中的閱讀角落,到夜色里的文化廣場——咸寧的“一縣一品”閱讀品牌正以生動多樣的形式,讓書香浸潤城鄉(xiāng)每一個角落,為城市發(fā)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中新網湖北新聞4月23日電 胡傳林 陳玲 金崇)
發(fā)表時間:2025-04-23 來源:湖北文明網
湖北省咸寧市2025年“4·23”世界讀書日暨全民閱讀主題活動23日在龍?zhí)独镂拿鲗嵺`街區(qū)舉行,咸寧市地方特色全民閱讀品牌正式發(fā)布。近年來,咸寧以“一縣一品”為引領,將閱讀融入紅色文化傳承、群眾生活和社會文明建設,創(chuàng)新閱讀形式,拓展閱讀陣地,讓書香成為城市最動人的底色。
咸寧市2025年“4·23”世界讀書日暨全民閱讀主題活動。楊文 攝
傳承紅色基因讓歷史文脈“活”起來
4月1日,通山縣烈士陵園內,九宮山鎮(zhèn)第一小學學生王嘉樂手捧菊花,在烈士譚禮端墓前莊嚴宣誓:“我們一定會繼承好、弘揚好英烈精神!”清明期間,通山縣組織千余名學生開展祭掃、聆聽革命故事等活動,將愛國主義教育與閱讀實踐深度融合。
通山縣依托“書韻通山”閱讀品牌,充分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資源,通過舉辦讀書節(jié)、開展公益行、評選“閱讀之星”等活動,讓“閱讀改變生活,文化滋養(yǎng)心靈”的理念深入人心。九宮山鎮(zhèn)第一小學教師張老師感慨道:“孩子們在烈士墓前讀紅色家書,比課堂上的理論教學更震撼心靈?!?/p>
在咸安區(qū),“紅色閱讀”創(chuàng)新形式,招募公務員、教師、工人等志愿者,以《復興文庫》叢書為主線,拍攝103期閱讀推廣視頻。鏡頭聚焦汀泗橋革命古鎮(zhèn)、大幕山巔等標志性地點,將“紅色文化+自然景觀”打造成流動的精神課堂。志愿者李老師介紹:“我們邊讀邊拍,把革命歷史‘演’給觀眾看。”這些視頻在各大平臺累計點擊量超150萬次,連武漢大學等高校也成為取景地,讓紅色文化“活”出了圈。
培育閱讀風尚從校園到軍營全覆蓋
在崇陽縣城關中學,“窗臺書吧”里的書籍沐浴著陽光,學生們課間隨手取書閱讀。崇陽縣以“書香崇陽”建設為抓手,在中小學打造“班級圖書角”“走廊文化墻”,教師帶頭誦讀經典,家長參與“親子共讀”,讓校園充滿書香氣息。同時,全縣改造翻新雪艇圖書館,完善200余家書店、書房和農家書屋,年均舉辦超百場閱讀活動,惠及10萬余人次。
閱讀的熱潮同樣涌動在綠色軍營。赤壁市武警值勤一中隊的官兵們每年都能收到更新的各類書籍。武警一中隊指導員周繼表示:“多讀書能豐富文化素養(yǎng),更好地為祖國建設奉獻力量。”赤壁市發(fā)揮群眾藝術隊伍作用,結合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青年誦讀經典、草坪讀書會等活動,將“悅讀赤壁”品牌送進書店、學校、軍營、景區(qū),覆蓋萬余人次。
創(chuàng)新閱讀機制從書屋到夜誦顯活力
在嘉魚縣潘家灣鎮(zhèn)四邑村農家書屋,一場讀書會熱鬧舉行。這間不到100平方米的書屋藏書3000余冊,涵蓋農業(yè)、法律、少兒讀物等。書屋開辦以來,村民借閱率超80%。書屋管理員趙大姐介紹:“我們把書屋變成‘課堂+沙龍’,春耕時講農技,節(jié)慶時誦經典,讓閱讀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全縣100余個農家書屋、職工書屋年均開展200余場活動,閱讀場景延伸至田間地頭、工廠車間。
夜幕降臨,通城縣“興賢夜誦”活動點亮文化之光。在雋水鎮(zhèn)雁塔廣場,少先隊員分享紅色故事,學生們合唱愛國歌曲,吸引眾多市民駐足。通城縣組建5個宣講團和多支小分隊,采用“分享式”“情景式”等宣講方式,將理論宣講搬到廣場、企業(yè)、校園。在61期活動中,既有勞模分享創(chuàng)業(yè)故事,也有學生朗誦經典名篇,讓紅色基因與人文精神浸潤百姓心田。
從烈士陵園的紅色傳承,到農家書屋的知識共享;從校園里的瑯瑯書聲,到軍營中的文化滋養(yǎng);從晨光中的閱讀角落,到夜色里的文化廣場——咸寧的“一縣一品”閱讀品牌正以生動多樣的形式,讓書香浸潤城鄉(xiāng)每一個角落,為城市發(fā)展注入深厚的文化內涵。(中新網湖北新聞4月23日電 胡傳林 陳玲 金崇)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