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中小學實施美育“浸潤行動”掠影

A-   A+
發(fā)表時間:2025年03月18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慶路小學的學生在上音樂課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體系,加快補齊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短板,推進學校美育浸潤行動。

近日,市教育局發(fā)布《襄陽市新時代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實施方案》。3月10日至11日,記者走訪多所學校發(fā)現,中小學實施美育“浸潤行動”后,學生們笑容更多了,身心更加愉悅。

音美課上學些啥

3月11日上午9點半,記者走進大慶路小學五(5)班教室時看到,音樂老師許心怡正帶領學生們用葫蘆絲吹奏《吹起蘆笙跳起舞》。悠揚的曲調、歡快的節(jié)奏,令人心情舒暢。

學生魏蕭冉說:“吹葫蘆絲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苗族人身著苗族服飾、吹著蘆笙、載歌載舞的美好場景?!?/p>

學生蔡婧萌表示:“我特別享受音樂課,它能給我?guī)砜鞓?。”現在,她已經能夠熟練吹奏《吉祥三寶》《青花瓷》《吹起蘆笙跳起舞》等樂曲。

在這所學校,學生從三年級便開啟葫蘆絲的學習之旅。許心怡介紹,三年級學生從音階入手,吹奏如《小夜曲》《粉刷匠》這類簡單曲子。到了四、五年級,學習難度提升,學生會接觸更多樂器以及《青花瓷》《吹起蘆笙跳起舞》等樂曲。而六年級的學生,則會學習《東方紅》。

孩子們對葫蘆絲喜愛有加,課間常常相互切磋,還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演奏他們心儀的樂曲。

在大慶路小學,學生每周上四節(jié)藝術課,包括美術課與音樂課。該校辦公室主任李芋萱向記者透露,人人會吹葫蘆絲已然成為大慶路小學學子的獨特標志。當五(5)班在上音樂課時,美術老師潘文浩正在六樓美術室為六年級學生講授美術課。他帶領學生踏入抽象畫的領域,引導大家賞析名家抽象畫并嘗試創(chuàng)作。一位學生表示:“同樣是描繪江南水鄉(xiāng),具象畫法、意象畫法、抽象畫法展現出來的感覺大不相同?!?/p>

3月10日下午2點半,記者來到昭明小學。音樂老師張向東正帶著孩子們演奏《少先隊鼓號曲》;美術老師趙培文引導孩子們欣賞別具一格的舞蹈動作,并鼓勵他們用畫筆將這些動作描繪出來。

記者經采訪得知,多數學校已開齊開足藝術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根據學生特點開設藝術課:一年級至二年級涵蓋唱游·音樂、造型·美術;三年級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融入舞蹈、戲?。ê瑧蚯┑认嚓P內容;八年級至九年級包括音樂、美術等。不少學校還積極探索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

藝術社團展風采

“一夜春風來,西街玉蘭開,嫦娥喜還鄉(xiāng),含笑枝頭上,秋千搖,女兒嬌,素顏羞卻霓羽裳……”3月10日下午,市昭明小學天使合唱團的60多名孩子,在音樂老師的指揮下,合唱由該校家長作詞的歌曲《西街玉蘭花》。童聲合唱,宛如天籟。

音樂老師吳麗莎說:“現在正是西街玉蘭花盛開的時候,此時排練這首曲子,孩子們更能體會歌曲中的意境?!碧焓购铣獔F成立7年來,多次參與全市大型活動。目前,合唱團由三年級至六年級熱愛合唱的孩子組成,有65名成員。

五年級學生李天騏加入天使合唱團已有三年,參與排練了《我愛你中國》《襄陽四季的問候》《西街玉蘭花》等曲目。他說:“在合唱團里,我不僅學到了音樂知識和技能,提升了審美能力,還變得更加大方、自信,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p>

昭明小學副校長方穎介紹,該校除開足開齊藝術課程外,還開設了合唱團、手工繪畫等豐富的社團課,供有興趣的同學自由選擇。學校還舉辦元旦文藝匯演、六一藝術節(jié)等活動,全體學生參與,讓“人人都是閃亮的主角”。今年元旦,學校開展了“遇見身邊的小美好”攝影繪畫展,將德育與美育有效結合,引導孩子們發(fā)現身邊的美好,并用畫筆或相機記錄,在每個孩子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種子。

大慶路小學、晨光小學等學校,設有泥塑、剪紙等社團,孩子們可根據興趣自主選擇。

《襄陽市新時代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中小學校要成立合唱、舞蹈、書法、繪畫等藝術團或藝術類社團,在課后服務中開展藝術訓練。

美育融入日常生活

3月11日上午大課間,在人民路小學一校區(qū)的校園里,隨著動感的音樂響起,2000多名師生同時開展運動。

當音樂變換時,運動項目也隨之改變。師生個個充滿陽光與活力,盡情享受運動和音樂帶來的快樂。

襄陽市中小學實施美育“浸潤行動”后,不少學校將美育巧妙地融入學生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月10日,昭明小學的學生驚喜地發(fā)現,上課、下課的鈴聲不再是原來呆板單調的鈴聲,取而代之的是莫扎特等名家的經典音樂,還配上了本校同學朗誦的古詩詞。

一些學校還打造了美育特色品牌。例如,昭明小學師生將襄陽古詩詞與音樂、繪畫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詩詞紙盤畫、石頭畫,編排了《襄陽歌》《樂哉襄陽人》《西街玉蘭花》等原創(chuàng)歌舞節(jié)目,并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

市教育局要求加強學校美育課程建設,完善“藝術基礎知識與技能+藝術審美體驗”教學模式。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游戲活動,讓幼兒擁有美好善良的心靈,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義務教育階段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高中教育階段開齊開足藝術類必修課程,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增加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鼓勵中小學校結合荊楚地方文化特色,開發(fā)校本美育課程。

據了解,中小學校每學期將舉辦一次單項藝術展演,每學年舉辦一次“藝術主題月”綜合性展演;各縣(市)區(qū)每年舉辦一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市級每兩年舉辦一屆“隆中藝術展演”。(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張麗 通訊員何云飛 高華云 文/攝

責任編輯:王炯

襄陽中小學實施美育“浸潤行動”掠影

發(fā)表時間:2025-03-18 來源:湖北文明網

大慶路小學的學生在上音樂課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教育強國建設規(guī)劃綱要(2024-2035年)》提出,要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健全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yǎng)體系,加快補齊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短板,推進學校美育浸潤行動。

近日,市教育局發(fā)布《襄陽市新時代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實施方案》。3月10日至11日,記者走訪多所學校發(fā)現,中小學實施美育“浸潤行動”后,學生們笑容更多了,身心更加愉悅。

音美課上學些啥

3月11日上午9點半,記者走進大慶路小學五(5)班教室時看到,音樂老師許心怡正帶領學生們用葫蘆絲吹奏《吹起蘆笙跳起舞》。悠揚的曲調、歡快的節(jié)奏,令人心情舒暢。

學生魏蕭冉說:“吹葫蘆絲的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出苗族人身著苗族服飾、吹著蘆笙、載歌載舞的美好場景?!?/p>

學生蔡婧萌表示:“我特別享受音樂課,它能給我?guī)砜鞓贰!爆F在,她已經能夠熟練吹奏《吉祥三寶》《青花瓷》《吹起蘆笙跳起舞》等樂曲。

在這所學校,學生從三年級便開啟葫蘆絲的學習之旅。許心怡介紹,三年級學生從音階入手,吹奏如《小夜曲》《粉刷匠》這類簡單曲子。到了四、五年級,學習難度提升,學生會接觸更多樂器以及《青花瓷》《吹起蘆笙跳起舞》等樂曲。而六年級的學生,則會學習《東方紅》。

孩子們對葫蘆絲喜愛有加,課間常常相互切磋,還會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演奏他們心儀的樂曲。

在大慶路小學,學生每周上四節(jié)藝術課,包括美術課與音樂課。該校辦公室主任李芋萱向記者透露,人人會吹葫蘆絲已然成為大慶路小學學子的獨特標志。當五(5)班在上音樂課時,美術老師潘文浩正在六樓美術室為六年級學生講授美術課。他帶領學生踏入抽象畫的領域,引導大家賞析名家抽象畫并嘗試創(chuàng)作。一位學生表示:“同樣是描繪江南水鄉(xiāng),具象畫法、意象畫法、抽象畫法展現出來的感覺大不相同?!?/p>

3月10日下午2點半,記者來到昭明小學。音樂老師張向東正帶著孩子們演奏《少先隊鼓號曲》;美術老師趙培文引導孩子們欣賞別具一格的舞蹈動作,并鼓勵他們用畫筆將這些動作描繪出來。

記者經采訪得知,多數學校已開齊開足藝術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根據學生特點開設藝術課:一年級至二年級涵蓋唱游·音樂、造型·美術;三年級至七年級以音樂、美術為主,融入舞蹈、戲?。ê瑧蚯┑认嚓P內容;八年級至九年級包括音樂、美術等。不少學校還積極探索開展以美育為主題的跨學科教育教學。

藝術社團展風采

“一夜春風來,西街玉蘭開,嫦娥喜還鄉(xiāng),含笑枝頭上,秋千搖,女兒嬌,素顏羞卻霓羽裳……”3月10日下午,市昭明小學天使合唱團的60多名孩子,在音樂老師的指揮下,合唱由該校家長作詞的歌曲《西街玉蘭花》。童聲合唱,宛如天籟。

音樂老師吳麗莎說:“現在正是西街玉蘭花盛開的時候,此時排練這首曲子,孩子們更能體會歌曲中的意境?!碧焓购铣獔F成立7年來,多次參與全市大型活動。目前,合唱團由三年級至六年級熱愛合唱的孩子組成,有65名成員。

五年級學生李天騏加入天使合唱團已有三年,參與排練了《我愛你中國》《襄陽四季的問候》《西街玉蘭花》等曲目。他說:“在合唱團里,我不僅學到了音樂知識和技能,提升了審美能力,還變得更加大方、自信,鍛煉了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昭明小學副校長方穎介紹,該校除開足開齊藝術課程外,還開設了合唱團、手工繪畫等豐富的社團課,供有興趣的同學自由選擇。學校還舉辦元旦文藝匯演、六一藝術節(jié)等活動,全體學生參與,讓“人人都是閃亮的主角”。今年元旦,學校開展了“遇見身邊的小美好”攝影繪畫展,將德育與美育有效結合,引導孩子們發(fā)現身邊的美好,并用畫筆或相機記錄,在每個孩子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種子。

大慶路小學、晨光小學等學校,設有泥塑、剪紙等社團,孩子們可根據興趣自主選擇。

《襄陽市新時代學校美育“浸潤行動”實施方案》提出,中小學校要成立合唱、舞蹈、書法、繪畫等藝術團或藝術類社團,在課后服務中開展藝術訓練。

美育融入日常生活

3月11日上午大課間,在人民路小學一校區(qū)的校園里,隨著動感的音樂響起,2000多名師生同時開展運動。

當音樂變換時,運動項目也隨之改變。師生個個充滿陽光與活力,盡情享受運動和音樂帶來的快樂。

襄陽市中小學實施美育“浸潤行動”后,不少學校將美育巧妙地融入學生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3月10日,昭明小學的學生驚喜地發(fā)現,上課、下課的鈴聲不再是原來呆板單調的鈴聲,取而代之的是莫扎特等名家的經典音樂,還配上了本校同學朗誦的古詩詞。

一些學校還打造了美育特色品牌。例如,昭明小學師生將襄陽古詩詞與音樂、繪畫相結合,創(chuàng)作出詩詞紙盤畫、石頭畫,編排了《襄陽歌》《樂哉襄陽人》《西街玉蘭花》等原創(chuàng)歌舞節(jié)目,并在省、市級比賽中獲獎。

市教育局要求加強學校美育課程建設,完善“藝術基礎知識與技能+藝術審美體驗”教學模式。學前教育階段開展適合幼兒身心特點的藝術游戲活動,讓幼兒擁有美好善良的心靈,懂得珍惜美好事物;義務教育階段幫助學生掌握1至2項藝術特長,注重激發(fā)學生的藝術興趣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高中教育階段開齊開足藝術類必修課程,開設多樣化藝術課程,增加藝術課程的可選擇性。鼓勵中小學校結合荊楚地方文化特色,開發(fā)校本美育課程。

據了解,中小學校每學期將舉辦一次單項藝術展演,每學年舉辦一次“藝術主題月”綜合性展演;各縣(市)區(qū)每年舉辦一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市級每兩年舉辦一屆“隆中藝術展演”。(襄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張麗 通訊員何云飛 高華云 文/攝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