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凌晨,G76廈蓉高速公路一隧道發(fā)生擁堵,一輛轉運重癥新生兒的救護車急需通過。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1000多輛車自發(fā)斜著向兩側挪動,給救護車讓出生命通道,還有熱心司機主動下車指揮交通。最終,救護車用時不到30分鐘,成功通過10公里擁堵路段,將患兒送到醫(yī)院。經過及時救治,孩子轉危為安。(據2月14日央視新聞)
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還沒好好體驗人世間的美好,生命就遭遇疾病的威脅,家人固然心急如焚,任何人看到也都會心生憐惜。救護車風馳電掣,與病魔賽跑,和時間較量,能否及時抵達醫(yī)院,讓孩子得到救治,關乎著一個生命的未來和一個家庭的希望。然而,突如其來的擁堵,沒有應急車道的現(xiàn)實,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橫亙在生命通道之前,讓情況更加危急。
幸好,千鈞一發(fā)之際,素未謀面、萍水相逢的司機們,沒有選擇事不關己、冷漠旁觀,而是主動承擔責任、為愛讓路。聽到救護車的鳴笛后,1000多位司機心有靈犀,自發(fā)地調整車輛位置,有序地讓出生命通道。這條路讓得慷慨,讓得善良,也讓得專業(yè)。但凡有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及時避讓,都不可能這么快開辟出一條路來。
這樣的行為不僅溫暖了孩子及其家人,也溫暖了整個社會。始于自發(fā)、成于自覺的文明舉止,讓我們看到了規(guī)則意識的進步、道德風尚的傳揚,看到了在關鍵時刻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是如何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這既是人性中最純善的部分在緊急關頭的自然流露,更是對生命尊重與敬畏的深刻體現(xiàn)。
跟車醫(yī)生說:“我覺得大家都是英雄,都為這個寶寶撐起了未來的路?!边@句話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是的,每個讓路的司機都是英雄,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用微光匯聚起希望的星河。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再次證明:善良與愛心是世上最強大的力量,能夠跨越任何艱難險阻,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無數網友為讓路的司機們點贊,為他們無私的善舉喝彩,也可見人人都希望這樣的正能量被廣泛傳播,希望我們身處的社會少一些冷漠和疏離、多一些溫暖和關懷。因為,無論社會如何發(fā)展、科技如何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連接,始終是維系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基石。
一個文明的社會,不僅需要法律的剛性約束,更需要每個人發(fā)自內心的善意與擔當。我們可以從一個又一個打動人心、激發(fā)感動的瞬間中汲取力量,將這份愛與溫暖傳遞下去,成為他人生命中的那一抹亮色,攜手同行,互幫互助,共同書寫更多鼓舞人心、向善向好的動人篇章。(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發(fā)表時間:2025-02-18 來源:湖北文明網
2月14日凌晨,G76廈蓉高速公路一隧道發(fā)生擁堵,一輛轉運重癥新生兒的救護車急需通過。聽到救護車的鳴笛聲,1000多輛車自發(fā)斜著向兩側挪動,給救護車讓出生命通道,還有熱心司機主動下車指揮交通。最終,救護車用時不到30分鐘,成功通過10公里擁堵路段,將患兒送到醫(yī)院。經過及時救治,孩子轉危為安。(據2月14日央視新聞)
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還沒好好體驗人世間的美好,生命就遭遇疾病的威脅,家人固然心急如焚,任何人看到也都會心生憐惜。救護車風馳電掣,與病魔賽跑,和時間較量,能否及時抵達醫(yī)院,讓孩子得到救治,關乎著一個生命的未來和一個家庭的希望。然而,突如其來的擁堵,沒有應急車道的現(xiàn)實,如同一道難以逾越的障礙,橫亙在生命通道之前,讓情況更加危急。
幸好,千鈞一發(fā)之際,素未謀面、萍水相逢的司機們,沒有選擇事不關己、冷漠旁觀,而是主動承擔責任、為愛讓路。聽到救護車的鳴笛后,1000多位司機心有靈犀,自發(fā)地調整車輛位置,有序地讓出生命通道。這條路讓得慷慨,讓得善良,也讓得專業(yè)。但凡有一個人不知道如何及時避讓,都不可能這么快開辟出一條路來。
這樣的行為不僅溫暖了孩子及其家人,也溫暖了整個社會。始于自發(fā)、成于自覺的文明舉止,讓我們看到了規(guī)則意識的進步、道德風尚的傳揚,看到了在關鍵時刻人與人之間的互愛互助,是如何匯聚成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這既是人性中最純善的部分在緊急關頭的自然流露,更是對生命尊重與敬畏的深刻體現(xiàn)。
跟車醫(yī)生說:“我覺得大家都是英雄,都為這個寶寶撐起了未來的路。”這句話道出了所有人的心聲。是的,每個讓路的司機都是英雄,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人間大愛,用微光匯聚起希望的星河。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再次證明:善良與愛心是世上最強大的力量,能夠跨越任何艱難險阻,直抵人心最柔軟的地方。
無數網友為讓路的司機們點贊,為他們無私的善舉喝彩,也可見人人都希望這樣的正能量被廣泛傳播,希望我們身處的社會少一些冷漠和疏離、多一些溫暖和關懷。因為,無論社會如何發(fā)展、科技如何進步,人與人之間的溫情與連接,始終是維系社會和諧與進步的基石。
一個文明的社會,不僅需要法律的剛性約束,更需要每個人發(fā)自內心的善意與擔當。我們可以從一個又一個打動人心、激發(fā)感動的瞬間中汲取力量,將這份愛與溫暖傳遞下去,成為他人生命中的那一抹亮色,攜手同行,互幫互助,共同書寫更多鼓舞人心、向善向好的動人篇章。(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