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5步走,倔娃也服周! 趁寒假走近孩子心靈,注入溫暖力量!

A-   A+
發(fā)表時間:2025年01月26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家人們,寒假來啦!

本應是孩子放松、親子親密相處的好時光

可不少家長卻發(fā)愁:

孩子一放假就像變了個人

作息紊亂、沉迷電子產(chǎn)品,

作業(yè)拖到最后才寫

……

從學校到家庭的環(huán)境轉換

給孩子帶來的不適應

這些看似細微的變化

可能就是不可忽視的

青少年心理問題

為呵護青少年心靈成長,搭建健康親子溝通橋梁,由湖北省文明辦、湖北省婦聯(lián)主辦,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湖北廣播電視臺大健康發(fā)展中心承辦的《多彩寒假計劃,共筑心靈加油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直播活動已順利舉行。 本次活動聚焦青少年寒假生活,旨在助力家長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lián)結,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為他們的成長之路保駕護航。

破解“寒假綜合征”,培養(yǎng)娃的好習慣

主講嘉賓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國際醫(yī)學教育與交流合作辦公室主任、兒科主任醫(yī)師 范靜怡

寒假雖短,可不少孩子假期前后變化巨大。有的孩子進步明顯,有的卻像變了個人,這是為啥呢?關鍵就在于假期生活習慣。

在學校,老師的指導、同學間的互動,以及考試的壓力是孩子們學習的主要推動力。放假期間,這些激勵因素的缺失可能導致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思想會變得懈怠,逐漸生活習慣也發(fā)生變化,心態(tài)和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有一個寒假出現(xiàn)的心理現(xiàn)象叫“寒假綜合征”。

“寒假綜合征”的四大表現(xiàn)

愛熬夜愛睡懶覺

孩子逐漸開始愛熬夜愛睡懶覺。長時間熬夜、晝夜顛倒,會打亂孩子的生物鐘,不僅影響記憶力,還可能讓開學后的學習狀態(tài)一團糟。

解決方法

養(yǎng)成按時起床的習慣。家長可以不完全按照上學期間的規(guī)矩來,偶爾放寬對孩子的要求。但這不意味寒假沒有規(guī)矩,而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假期作息習慣。家長還應該以身作則,比如每天早起跑步,用自身的積極行動和情緒正面影響孩子,這樣的做法非常有效。

只吃零食不愛正餐

春節(jié)將至,家家戶戶忙著購置年貨,其中零食必不可少。可孩子吃多零食容易產(chǎn)生依賴,早餐沒胃口,正餐也吃不下。長期用零食替代正餐,不僅營養(yǎng)不均衡,還可能讓孩子寒假體重飆升,給身體帶來更大負擔,不利于健康成長。

解決方法

養(yǎng)成健康吃零食的習慣。家長與孩子需要共同制定一個飲食約定,包括三餐規(guī)律化及適量吃零食等方面,建議選擇一些低糖、低鹽、低脂肪的零食,如水果、堅果等。

學習沒規(guī)劃,做作業(yè)拖拉

有的孩子學習沒規(guī)劃,做作業(yè)拖拉,這可能是平時就有的習慣。假期一放松,時間意識更差,作業(yè)寫了很久進度卻十分緩慢。

解決方法

幫孩子樹立正確學習習慣。每天安排固定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時讓孩子主導,家長把握大方向,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電子產(chǎn)品愛不釋手

在校期間,由于老師的嚴格管理和布置較多學業(yè)任務,孩子們很少有機會“玩過癮” 。放假期間,他們會有更多機會接觸電子娛樂設備,等到家長發(fā)現(xiàn)后便會要求放下電子產(chǎn)品,而有些孩子會因為家長限制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時間而大發(fā)脾氣。

解決方法

家人、親友的陪伴,能助力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家長可以多組織趣味活動,陪孩子一起參與,讓孩子覺得和親人相處比玩手機更有意思,家長也能借此更好地了解孩子。

? 玩趣味游戲:按孩子喜好選游戲,全家一起玩,提升感情。

? 進行文化探索:逛博物館、看電影,再一起交流,幫孩子開闊眼界。

? 堅持運動和做家務:制定短期運動計劃,一起戶外鍛煉。不能出門就做家務,既鍛煉身體又能增進親子感情。

專家寄語

“愿家長們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闔家美滿,與孩子更加親密無間;愿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長,學習進步,每一天都充滿歡笑與驚喜?!?/span>

學會溝通秘籍,搭建親子“心”橋梁

主講嘉賓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溫芳芳

寒假親子相處時間變長,本應是增進感情的好時機,可不少家庭卻因溝通不暢產(chǎn)生矛盾。要知道,這些常見的溝通“雷區(qū)”,正悄悄拉開親子間的距離。

親子溝通的“雷區(qū)”

代溝:難以跨越的“鴻溝”

不同代際之間在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溝通方式上的差異,這就是代溝。例如,父母可能難以理解孩子對社交媒體的依賴,而孩子可能覺得父母過于保守。

溝通風格差異:雞同鴨講的無奈

每個家庭成員可能有不同的溝通風格,這可能導致誤解和沖突。例如,一些孩子可能更傾向于直接和坦率的溝通,而父母可能更傾向于委婉和含蓄的表達。

命令式溝通:壓抑與反抗的導火索

父母習慣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某事,如 “把房間收拾干凈”“趕緊去做作業(yè)”,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壓抑,產(chǎn)生抵觸情緒。

批評指責:傷了孩子的心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過多地批評指責,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

打斷與忽視:澆滅溝通的熱情

父母在孩子表達想法時,經(jīng)常打斷或不認真傾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從而失去與父母溝通的意愿。

五個“小”巧思 架起溝通的橋梁

共情傾聽,讓愛傳遞

共情和傾聽是理解孩子感受和需求的關鍵。在聊天時,父母應通過眼神接觸、點頭和面部表情展示傾聽態(tài)度。比如,當孩子分享趣事時,父母邊聽邊刷手機會讓孩子感到不受尊重。

巧用“我”語句,避免沖突

“我”語句可以幫助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且不會引起孩子的防御反應。

比如:“你應該知道在寒假期間要完成作業(yè)?!睉臑椤拔蚁M隳茉诤倨陂g盡快完成作業(yè),這樣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家庭時間?!?/p>

“你總是熬夜,這對你的健康不好?!睉臑椤拔覔哪惆疽箷绊懩愕慕】岛偷诙斓木Α!?/p>

提開放性問題,激發(fā)表達

問孩子問題時,盡量避免引導性問題和是非題,多提開放性問題,鼓勵孩子深入思考和表達。比如問親子關系時,不要問“我們關系好嗎?”而是問“你覺得我們之間的溝通怎么樣?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嗎?”這樣能讓孩子更自由地分享想法。

表達感激認可,增強自信

父母對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的認可可以極大地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對孩子的努力表示認可:“我注意到你這周在學習上非常努力,你的寒假作業(yè)質(zhì)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讓我感到很驕傲?!?/p>

對孩子的堅持和毅力表示贊揚:“盡管這個拼圖很難,但你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到最后完成了它,你的堅持讓我很佩服?!?/p>

非暴力溝通,解決矛盾

例如,當孩子沉迷電子游戲時......

觀察:“我注意到你這幾天花在電子游戲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每天都玩好幾個小時。”

感受:“我很擔心這樣會影響你的視力和學習狀態(tài)?!?/p>

需要:“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娛樂時間?!?/p>

請求:“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規(guī)定每天玩游戲的時長,你愿意配合嗎?”

專家寄語

“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孩子想到父母時,內(nèi)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span>

2025年1月24日,《多彩寒假計劃,共筑心靈加油站》直播成功舉辦,本場直播在長江云新聞客戶端、湖北發(fā)布視頻號、文明湖北視頻號等平臺同步播出,截止1月25日16:00,總觀看量178.3萬。

了解更多

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關知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觀看本場直播回放

-END-


責任編輯:李克偉

說話5步走,倔娃也服周! 趁寒假走近孩子心靈,注入溫暖力量!

發(fā)表時間:2025-01-26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家人們,寒假來啦!

本應是孩子放松、親子親密相處的好時光

可不少家長卻發(fā)愁:

孩子一放假就像變了個人

作息紊亂、沉迷電子產(chǎn)品,

作業(yè)拖到最后才寫

……

從學校到家庭的環(huán)境轉換

給孩子帶來的不適應

這些看似細微的變化

可能就是不可忽視的

青少年心理問題

為呵護青少年心靈成長,搭建健康親子溝通橋梁,由湖北省文明辦、湖北省婦聯(lián)主辦,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長輔導中心、湖北廣播電視臺大健康發(fā)展中心承辦的《多彩寒假計劃,共筑心靈加油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直播活動已順利舉行。 本次活動聚焦青少年寒假生活,旨在助力家長與孩子建立更緊密的情感聯(lián)結,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為他們的成長之路保駕護航。

破解“寒假綜合征”,培養(yǎng)娃的好習慣

主講嘉賓 :武漢大學中南醫(yī)院國際醫(yī)學教育與交流合作辦公室主任、兒科主任醫(yī)師 范靜怡

寒假雖短,可不少孩子假期前后變化巨大。有的孩子進步明顯,有的卻像變了個人,這是為啥呢?關鍵就在于假期生活習慣。

在學校,老師的指導、同學間的互動,以及考試的壓力是孩子們學習的主要推動力。放假期間,這些激勵因素的缺失可能導致孩子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思想會變得懈怠,逐漸生活習慣也發(fā)生變化,心態(tài)和情緒也會受到影響,所以有一個寒假出現(xiàn)的心理現(xiàn)象叫“寒假綜合征”。

“寒假綜合征”的四大表現(xiàn)

愛熬夜愛睡懶覺

孩子逐漸開始愛熬夜愛睡懶覺。長時間熬夜、晝夜顛倒,會打亂孩子的生物鐘,不僅影響記憶力,還可能讓開學后的學習狀態(tài)一團糟。

解決方法

養(yǎng)成按時起床的習慣。家長可以不完全按照上學期間的規(guī)矩來,偶爾放寬對孩子的要求。但這不意味寒假沒有規(guī)矩,而是要培養(yǎng)良好的假期作息習慣。家長還應該以身作則,比如每天早起跑步,用自身的積極行動和情緒正面影響孩子,這樣的做法非常有效。

只吃零食不愛正餐

春節(jié)將至,家家戶戶忙著購置年貨,其中零食必不可少??珊⒆映远嗔闶橙菀桩a(chǎn)生依賴,早餐沒胃口,正餐也吃不下。長期用零食替代正餐,不僅營養(yǎng)不均衡,還可能讓孩子寒假體重飆升,給身體帶來更大負擔,不利于健康成長。

解決方法

養(yǎng)成健康吃零食的習慣。家長與孩子需要共同制定一個飲食約定,包括三餐規(guī)律化及適量吃零食等方面,建議選擇一些低糖、低鹽、低脂肪的零食,如水果、堅果等。

學習沒規(guī)劃,做作業(yè)拖拉

有的孩子學習沒規(guī)劃,做作業(yè)拖拉,這可能是平時就有的習慣。假期一放松,時間意識更差,作業(yè)寫了很久進度卻十分緩慢。

解決方法

幫孩子樹立正確學習習慣。每天安排固定學習時間,制定學習計劃時讓孩子主導,家長把握大方向,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電子產(chǎn)品愛不釋手

在校期間,由于老師的嚴格管理和布置較多學業(yè)任務,孩子們很少有機會“玩過癮” 。放假期間,他們會有更多機會接觸電子娛樂設備,等到家長發(fā)現(xiàn)后便會要求放下電子產(chǎn)品,而有些孩子會因為家長限制電子產(chǎn)品的使用時間而大發(fā)脾氣。

解決方法

家人、親友的陪伴,能助力孩子養(yǎng)成好習慣。家長可以多組織趣味活動,陪孩子一起參與,讓孩子覺得和親人相處比玩手機更有意思,家長也能借此更好地了解孩子。

? 玩趣味游戲:按孩子喜好選游戲,全家一起玩,提升感情。

? 進行文化探索:逛博物館、看電影,再一起交流,幫孩子開闊眼界。

? 堅持運動和做家務:制定短期運動計劃,一起戶外鍛煉。不能出門就做家務,既鍛煉身體又能增進親子感情。

專家寄語

“愿家長們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順利,闔家美滿,與孩子更加親密無間;愿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長,學習進步,每一天都充滿歡笑與驚喜?!?/span>

學會溝通秘籍,搭建親子“心”橋梁

主講嘉賓 :華中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溫芳芳

寒假親子相處時間變長,本應是增進感情的好時機,可不少家庭卻因溝通不暢產(chǎn)生矛盾。要知道,這些常見的溝通“雷區(qū)”,正悄悄拉開親子間的距離。

親子溝通的“雷區(qū)”

代溝:難以跨越的“鴻溝”

不同代際之間在價值觀、生活方式和溝通方式上的差異,這就是代溝。例如,父母可能難以理解孩子對社交媒體的依賴,而孩子可能覺得父母過于保守。

溝通風格差異:雞同鴨講的無奈

每個家庭成員可能有不同的溝通風格,這可能導致誤解和沖突。例如,一些孩子可能更傾向于直接和坦率的溝通,而父母可能更傾向于委婉和含蓄的表達。

命令式溝通:壓抑與反抗的導火索

父母習慣以命令的口吻要求孩子做某事,如 “把房間收拾干凈”“趕緊去做作業(yè)”,這種方式會讓孩子感到壓抑,產(chǎn)生抵觸情緒。

批評指責:傷了孩子的心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過多地批評指責,會損害孩子的自尊心,導致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

打斷與忽視:澆滅溝通的熱情

父母在孩子表達想法時,經(jīng)常打斷或不認真傾聽,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從而失去與父母溝通的意愿。

五個“小”巧思 架起溝通的橋梁

共情傾聽,讓愛傳遞

共情和傾聽是理解孩子感受和需求的關鍵。在聊天時,父母應通過眼神接觸、點頭和面部表情展示傾聽態(tài)度。比如,當孩子分享趣事時,父母邊聽邊刷手機會讓孩子感到不受尊重。

巧用“我”語句,避免沖突

“我”語句可以幫助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且不會引起孩子的防御反應。

比如:“你應該知道在寒假期間要完成作業(yè)?!睉臑椤拔蚁M隳茉诤倨陂g盡快完成作業(yè),這樣我們可以有更多的家庭時間?!?/p>

“你總是熬夜,這對你的健康不好?!睉臑椤拔覔哪惆疽箷绊懩愕慕】岛偷诙斓木??!?/p>

提開放性問題,激發(fā)表達

問孩子問題時,盡量避免引導性問題和是非題,多提開放性問題,鼓勵孩子深入思考和表達。比如問親子關系時,不要問“我們關系好嗎?”而是問“你覺得我們之間的溝通怎么樣?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嗎?”這樣能讓孩子更自由地分享想法。

表達感激認可,增強自信

父母對孩子的努力和成就的認可可以極大地提升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對孩子的努力表示認可:“我注意到你這周在學習上非常努力,你的寒假作業(yè)質(zhì)量有了明顯的提高,這讓我感到很驕傲?!?/p>

對孩子的堅持和毅力表示贊揚:“盡管這個拼圖很難,但你沒有放棄,一直堅持到最后完成了它,你的堅持讓我很佩服。”

非暴力溝通,解決矛盾

例如,當孩子沉迷電子游戲時......

觀察:“我注意到你這幾天花在電子游戲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每天都玩好幾個小時?!?/p>

感受:“我很擔心這樣會影響你的視力和學習狀態(tài)。”

需要:“我希望你能有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娛樂時間?!?/p>

請求:“從今天開始,我們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規(guī)定每天玩游戲的時長,你愿意配合嗎?”

專家寄語

“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服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孩子想到父母時,內(nèi)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

2025年1月24日,《多彩寒假計劃,共筑心靈加油站》直播成功舉辦,本場直播在長江云新聞客戶端、湖北發(fā)布視頻號、文明湖北視頻號等平臺同步播出,截止1月25日16:00,總觀看量178.3萬。

了解更多

青少年心理健康有關知識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

觀看本場直播回放

-END-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