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jié)氣|大寒:寒盡日暖,明朝逢春

A-   A+
發(fā)表時間:2025年01月2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大寒時節(jié)

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

唐   元 稹

臘梅自盈樽,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明朝換心律,梅柳待陽春。

大寒之簡介

大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后一個節(jié)氣,斗指丑;太陽黃經(jīng)達300°,于每年公歷1月20-21日交節(jié)。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jié),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按蠛綐O點,日后天漸暖”。冬去春來,提示將開始新的輪回,大寒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節(jié)。

大寒之物候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ú輼淠尽ⅧB獸飛禽均按照季節(jié)活動,其規(guī)律性表現(xiàn),被視為時令節(jié)氣的重要標志。大寒的物侯也被古人總結為大寒三侯:

一候雞始乳。意思是大寒以后陽氣上升明顯,可以開始孵化小雞。

二候征鳥厲疾。征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厲疾是厲猛、捷速,意指猛禽變得更兇猛了。大寒時節(jié),氣溫嚴寒,鳥類多盤旋高空,尋捕食物,以補充能量抵御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大寒時節(jié),北方地面氣溫降至最低點,河內冰層也達到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之民俗

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舊布新、制作臘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大寒迎年

因大寒的下一個節(jié)氣是立春,所以通常認為大寒一到便是春節(jié)。實際上立春往往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春節(jié)前立春,一種是在春節(jié)后立春,一般都認為大寒是春節(jié)前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所以稱大寒迎年。

大寒通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期間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辭舊迎新的意味。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臘味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就要到了。

蒸煮糯米飯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痹谖覈糠值貐^(qū),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全年最低氣溫一般出現(xiàn)在大寒節(jié)氣內。在傳統(tǒng)節(jié)氣中極冷的一天,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有御寒滋補的功效,用糯米做成的消寒膏由此得名。但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柔粘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尾牙祭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所謂二月二(古時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大寒之養(yǎng)生

大寒的養(yǎng)生,著重于“藏”。

御寒保暖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大寒節(jié)氣,應防寒御風,防止風寒之邪由外侵入。早晚要少出門,外出需穿戴好口罩、帽子、圍巾,避免風寒之邪從口鼻、皮毛侵入人體,引發(fā)呼吸道疾病。體弱多病,有骨關節(jié)疾病的人注意手、腳、肩膀、膝蓋等關鍵部位的保暖,避免寒冷造成的手腳關節(jié)疼痛和僵硬。老年人大多有肌肉萎縮和動作緩慢的現(xiàn)象,在天氣寒冷時,宜穿著寬大松軟、穿脫方便的冬裝。在內衣選擇上,以吸濕性能好、透氣性強、輕盈柔軟、便于洗滌、穿著舒適的純棉針織物為宜。冬春寒冷季節(jié)亦是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注意保暖防寒,室內溫度最好控制在18℃-24℃,注意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溫差過大容易刺激血管,引起血壓波動。臨睡前泡腳,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的作用。對于平時手腳冰涼的,體虛的以及年老體弱的人,可按要求做些艾灸,用膏藥進補,以增強元氣,溫煦經(jīng)絡。

起居有常

《黃帝內經(jīng)》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贝蠛畷r節(jié),起居方面順從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養(yǎng)護住陽氣,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體力。平時做事情可以“慢半拍”。

適度鍛煉

冬季運動要注意方法,宜動靜結合,不要過度勞累,可在陽光下,空氣好的地方,進行瑜伽、太極、打太極拳等運動。注意避免久坐,經(jīng)常起身走走,活動手腳,搓搓手,搓搓腰,舒展筋骨。出門時注意腳底防滑,需要避免摔倒、骨折等意外。

注意空氣清新

冬季室內空氣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內濕度。每天應定時開窗通風。圍爐取暖,喝茶閑聊時,需要保持空氣流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煤氣中毒等。

重視食養(yǎng)

中醫(yī)遵從“虛則補之”的原則,大寒時,是陽氣至弱時,是進行溫補良機,飲食忌生冷。晨起可服熱粥,以養(yǎng)胃氣。用于溫補的藥食有很多,如糯米、紅薯、紅糖、桂圓、板栗、大棗、羊肉、雞肉生姜、辣椒、當歸、鹿角、熟地黃、山藥、陳皮、各類堅果等,都可助人體內陽氣升發(fā),提高耐寒能力。但是上述燥熱食物不可多吃,避免過度進食油膩食物,以免影響消化功能,“減咸增苦”有一定益處。此外,適當飲用紅糖姜棗茶暖身驅寒有一定益處。推薦飲食有羊腎枸杞粥、黃芪枸杞燉子雞、蓮藕排骨湯等。

食  方

【1】羊腎枸杞粥

圖片

(1)原料:枸杞葉250克,羊腎1只,羊肉100克,蔥白2莖,粳米50克,鹽少許。

(2)制作方法:羊腎剖洗干凈,去內膜,細切;羊肉洗凈切碎;枸杞葉煎汁去渣,同羊腎、羊肉、蔥白、粳米一起煮粥,粥成加鹽少許,稍煮即可。

【2】黃芪枸杞燉子雞

圖片

(1)原料:黃芪50克,枸杞15克,紅棗10個,母雞1只(1000克左右),生姜2片,鹽、米酒適量。

(2)做法:黃芪、枸杞、姜片放于過濾袋內,母雞洗凈,氽燙、沖涼、切塊,與紅棗一起放鍋內。加入清水,小火燉燜1小時后加鹽、米酒即可食用。

【3】蓮藕排骨湯

圖片

(1)原料:排骨300克,蓮藕300克,香蔥2棵,生姜1塊,料酒1大匙,胡椒粉1小匙,精鹽2小匙,味精1小匙。

(2)做法:先將排骨洗凈并剁成4厘米長的塊;然后將蓮藕擇洗干凈,刮去皮,放在案板上用力拍破,切成同排骨同樣大??;在高壓鍋中倒入適量開水,放入排骨、蓮藕,放入蔥段、姜片、精鹽、胡椒粉,蓋上鍋蓋旺火燒開后,再文火燉20分鐘后即可上桌。

冬之落幕 · 春之序曲

大寒時調養(yǎng)好身體

可在春暖花開的來年

大展身手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吳茜、江漢大學附屬醫(yī)院武漢市六醫(yī)院王清睿、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楊盛力

責任編輯:李歡

二十四節(jié)氣|大寒:寒盡日暖,明朝逢春

發(fā)表時間:2025-01-21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大寒時節(jié)

詠廿四氣詩·大寒十二月中

唐   元 稹

臘梅自盈樽,金爐獸炭溫。

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

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

明朝換心律,梅柳待陽春。

大寒之簡介

大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后一個節(jié)氣,斗指丑;太陽黃經(jīng)達300°,于每年公歷1月20-21日交節(jié)。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jié),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也是一年中雨水最少的時期。“大寒到極點,日后天漸暖”。冬去春來,提示將開始新的輪回,大寒是生機潛伏、萬物蟄藏的時節(jié)。

大寒之物候

俗話說:“花木管時令,鳥鳴報農時”?;ú輼淠?、鳥獸飛禽均按照季節(jié)活動,其規(guī)律性表現(xiàn),被視為時令節(jié)氣的重要標志。大寒的物侯也被古人總結為大寒三侯:

一候雞始乳。意思是大寒以后陽氣上升明顯,可以開始孵化小雞。

二候征鳥厲疾。征鳥是指鷹隼之類遠飛之鳥,厲疾是厲猛、捷速,意指猛禽變得更兇猛了。大寒時節(jié),氣溫嚴寒,鳥類多盤旋高空,尋捕食物,以補充能量抵御嚴寒。

三候水澤腹堅。大寒時節(jié),北方地面氣溫降至最低點,河內冰層也達到最厚,孩童們可以盡情在河上溜冰。

大寒之民俗

大寒至立春這段時間,有很多重要的民俗,如除舊布新、制作臘味以及祭灶、尾牙祭等。

大寒迎年

因大寒的下一個節(jié)氣是立春,所以通常認為大寒一到便是春節(jié)。實際上立春往往出現(xiàn)兩種情況,一種是在春節(jié)前立春,一種是在春節(jié)后立春,一般都認為大寒是春節(jié)前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所以稱大寒迎年。

大寒通常與歲末時間相重合,期間的一些民俗多了些辭舊迎新的意味。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腌制臘味年肴,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就要到了。

蒸煮糯米飯

嶺南民諺有云:“小寒大寒,無風自寒?!痹谖覈糠值貐^(qū),大寒不如小寒冷,但全年最低氣溫一般出現(xiàn)在大寒節(jié)氣內。在傳統(tǒng)節(jié)氣中極冷的一天,廣東民間形成吃糯米飯的習俗。糯米味甘性溫,有御寒滋補的功效,用糯米做成的消寒膏由此得名。但值得注意的是,糯米柔粘不易消化,不宜多食。

尾牙祭

古代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都叫“社”,按照民間的習俗,每到播種或收獲的季節(jié),人們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報土地神。所謂二月二(古時在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為頭牙,以后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年尾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

大寒之養(yǎng)生

大寒的養(yǎng)生,著重于“藏”。

御寒保暖

“寒氣之逆極,故謂大寒”,大寒節(jié)氣,應防寒御風,防止風寒之邪由外侵入。早晚要少出門,外出需穿戴好口罩、帽子、圍巾,避免風寒之邪從口鼻、皮毛侵入人體,引發(fā)呼吸道疾病。體弱多病,有骨關節(jié)疾病的人注意手、腳、肩膀、膝蓋等關鍵部位的保暖,避免寒冷造成的手腳關節(jié)疼痛和僵硬。老年人大多有肌肉萎縮和動作緩慢的現(xiàn)象,在天氣寒冷時,宜穿著寬大松軟、穿脫方便的冬裝。在內衣選擇上,以吸濕性能好、透氣性強、輕盈柔軟、便于洗滌、穿著舒適的純棉針織物為宜。冬春寒冷季節(jié)亦是急性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季節(jié),注意保暖防寒,室內溫度最好控制在18℃-24℃,注意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溫差過大容易刺激血管,引起血壓波動。臨睡前泡腳,起到促進血液循環(huán)、緩解疲勞,改善睡眠的作用。對于平時手腳冰涼的,體虛的以及年老體弱的人,可按要求做些艾灸,用膏藥進補,以增強元氣,溫煦經(jīng)絡。

起居有常

《黃帝內經(jīng)》中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大寒時節(jié),起居方面順從冬季閉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養(yǎng)護住陽氣,不要消耗太多精力和體力。平時做事情可以“慢半拍”。

適度鍛煉

冬季運動要注意方法,宜動靜結合,不要過度勞累,可在陽光下,空氣好的地方,進行瑜伽、太極、打太極拳等運動。注意避免久坐,經(jīng)常起身走走,活動手腳,搓搓手,搓搓腰,舒展筋骨。出門時注意腳底防滑,需要避免摔倒、骨折等意外。

注意空氣清新

冬季室內空氣干燥,要注意保持室內濕度。每天應定時開窗通風。圍爐取暖,喝茶閑聊時,需要保持空氣流通,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煤氣中毒等。

重視食養(yǎng)

中醫(yī)遵從“虛則補之”的原則,大寒時,是陽氣至弱時,是進行溫補良機,飲食忌生冷。晨起可服熱粥,以養(yǎng)胃氣。用于溫補的藥食有很多,如糯米、紅薯、紅糖、桂圓、板栗、大棗、羊肉、雞肉生姜、辣椒、當歸、鹿角、熟地黃、山藥、陳皮、各類堅果等,都可助人體內陽氣升發(fā),提高耐寒能力。但是上述燥熱食物不可多吃,避免過度進食油膩食物,以免影響消化功能,“減咸增苦”有一定益處。此外,適當飲用紅糖姜棗茶暖身驅寒有一定益處。推薦飲食有羊腎枸杞粥、黃芪枸杞燉子雞、蓮藕排骨湯等。

食  方

【1】羊腎枸杞粥

圖片

(1)原料:枸杞葉250克,羊腎1只,羊肉100克,蔥白2莖,粳米50克,鹽少許。

(2)制作方法:羊腎剖洗干凈,去內膜,細切;羊肉洗凈切碎;枸杞葉煎汁去渣,同羊腎、羊肉、蔥白、粳米一起煮粥,粥成加鹽少許,稍煮即可。

【2】黃芪枸杞燉子雞

圖片

(1)原料:黃芪50克,枸杞15克,紅棗10個,母雞1只(1000克左右),生姜2片,鹽、米酒適量。

(2)做法:黃芪、枸杞、姜片放于過濾袋內,母雞洗凈,氽燙、沖涼、切塊,與紅棗一起放鍋內。加入清水,小火燉燜1小時后加鹽、米酒即可食用。

【3】蓮藕排骨湯

圖片

(1)原料:排骨300克,蓮藕300克,香蔥2棵,生姜1塊,料酒1大匙,胡椒粉1小匙,精鹽2小匙,味精1小匙。

(2)做法:先將排骨洗凈并剁成4厘米長的塊;然后將蓮藕擇洗干凈,刮去皮,放在案板上用力拍破,切成同排骨同樣大小;在高壓鍋中倒入適量開水,放入排骨、蓮藕,放入蔥段、姜片、精鹽、胡椒粉,蓋上鍋蓋旺火燒開后,再文火燉20分鐘后即可上桌。

冬之落幕 · 春之序曲

大寒時調養(yǎng)好身體

可在春暖花開的來年

大展身手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吳茜、江漢大學附屬醫(yī)院武漢市六醫(yī)院王清睿、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楊盛力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