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學:八旬教授和博物館青年同講“大思政課”

A-   A+
發(fā)表時間:2024年11月21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如何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與感染力?11月18日,一場沉浸式“大思政課”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課上,由黨史專家、思政課教師、音樂學院教師、紅色場館講解員、電視臺播音員共同組成授課團隊,聚焦“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nèi)容,通過“歌曲+講述”的形式,生動展現(xiàn)“信仰的力量”。

展演以“信仰”為主題,以百年黨史的四個時期為軸,選擇代表性人物和事件進行展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惲代英、何功偉烈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焦裕祿、錢學森;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小崗村和深圳特區(q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則講述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偉大變革。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經(jīng)歷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chǎn)黨,哪有新中國……”展演由一曲《在燦爛的陽光下》拉開序幕,通過歌曲、講演、話劇、朗誦等形式,生動展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展演中,《國際歌》《保衛(wèi)黃河》《春天的故事》等歌曲烘托著英雄人物與重大事件。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華中師大年近八旬的李良明教授和武漢革命博物館青年講解員熊思宇共同講述革命先輩惲代英的故事,深深打動全場師生;何功偉的獄中故事,催人淚下;“焦裕祿的藤椅”,感人至深;小崗村的“紅手印”,新時代的重大事件等,見證了改革與發(fā)展的壯麗篇章。

這堂沉浸式“大思政課”面向全國同步直播,眾多師生網(wǎng)友為之點贊?!疤柿?!”廣西醫(yī)科大學教師韋金伶說,讓人感受到思政課的溫情和溫度。大一學生祝曉藝說,自己不但加深了對歷史的了解,心靈上更受到洗禮。華中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芳稱,多家單位協(xié)同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課”,旨在增強思政課的魅力與吸引力,引導青年學子從百年黨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據(jù)介紹,華中師大近年來與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基地結合,將百年黨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大學生在積極參與、深度沉浸的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

此次活動由華中師范大學、教育部師范教育協(xié)同提質(zhì)計劃華中師范大學組團高校、教育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武漢革命博物館、河南省焦裕祿紀念園、安徽省大包干紀念館)等單位主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閆燕 陳凌繼霄

責任編輯:李歡

華中師范大學:八旬教授和博物館青年同講“大思政課”

發(fā)表時間:2024-11-21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如何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與感染力?11月18日,一場沉浸式“大思政課”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課上,由黨史專家、思政課教師、音樂學院教師、紅色場館講解員、電視臺播音員共同組成授課團隊,聚焦“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內(nèi)容,通過“歌曲+講述”的形式,生動展現(xiàn)“信仰的力量”。

展演以“信仰”為主題,以百年黨史的四個時期為軸,選擇代表性人物和事件進行展演: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惲代英、何功偉烈士;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焦裕祿、錢學森;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的小崗村和深圳特區(qū);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則講述新時代的偉大成就和偉大變革。

“從小爺爺對我說,吃水不忘挖井人,經(jīng)歷苦難才明白,沒有共產(chǎn)黨,哪有新中國……”展演由一曲《在燦爛的陽光下》拉開序幕,通過歌曲、講演、話劇、朗誦等形式,生動展示中國共產(chǎn)黨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展演中,《國際歌》《保衛(wèi)黃河》《春天的故事》等歌曲烘托著英雄人物與重大事件。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比A中師大年近八旬的李良明教授和武漢革命博物館青年講解員熊思宇共同講述革命先輩惲代英的故事,深深打動全場師生;何功偉的獄中故事,催人淚下;“焦裕祿的藤椅”,感人至深;小崗村的“紅手印”,新時代的重大事件等,見證了改革與發(fā)展的壯麗篇章。

這堂沉浸式“大思政課”面向全國同步直播,眾多師生網(wǎng)友為之點贊?!疤柿?!”廣西醫(yī)科大學教師韋金伶說,讓人感受到思政課的溫情和溫度。大一學生祝曉藝說,自己不但加深了對歷史的了解,心靈上更受到洗禮。華中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李芳稱,多家單位協(xié)同打造沉浸式“大思政課”,旨在增強思政課的魅力與吸引力,引導青年學子從百年黨史中汲取信仰的力量。

據(jù)介紹,華中師大近年來與革命博物館、紀念館、黨史館等紅色基地結合,將百年黨史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引導大學生在積極參與、深度沉浸的學習中堅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國情懷。

此次活動由華中師范大學、教育部師范教育協(xié)同提質(zhì)計劃華中師范大學組團高校、教育部“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武漢革命博物館、河南省焦裕祿紀念園、安徽省大包干紀念館)等單位主辦。(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韓曉玲 通訊員 閆燕 陳凌繼霄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