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音樂學院:在社會大課堂中講好“大思政課”

A-   A+
發(fā)表時間:2024年10月28日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武音交響樂作品《永遠的焦裕祿》開啟琴臺音樂節(jié)

武音師生參演2024年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演出。 (學校供圖)

10月19日晚,武漢音樂學院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交響樂《永遠的焦裕祿》參演第十三屆琴臺音樂節(jié)。作為此次音樂節(jié)開幕式后的首場演出,《永遠的焦裕祿》已先后在河南蘭考及湖北省內巡演9場,帶給觀眾歷久彌新的澎湃力量。

正在進行的長江文化藝術季中,也頻頻出現(xiàn)武漢音樂學院師生的身影與歌聲。學校承辦“相約長江”合唱周之長江主題作品征集,舉辦合唱指揮研修班,讓師生們更好地了解到長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傳承力量,也通過不同方式服務社會、繁榮文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校以重大紀念日、文體活動、主題教育為契機組織開展全校教育活動,思政教育覆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各環(huán)節(jié),德育與美育并舉,思政與音樂互融,“大思政課”拓展了全面育人新格局。

奏響《永遠的焦裕祿》

早在1966年,武漢音樂學院管弦系交響樂團師生集體創(chuàng)作演出了交響詩《焦裕祿頌》,1967年由中國唱片總公司錄制出版發(fā)行,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2022年,學校組建團隊重新創(chuàng)作交響樂《永遠的焦裕祿》,歷經(jīng)一年多時間醞釀、打磨、編排、排練,去年5月成功首演。

主創(chuàng)成員龔華華教授介紹,團隊在創(chuàng)作前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習、調研和研討,創(chuàng)作過程中努力將學習成果和創(chuàng)作工作有機結合,團隊成員思想得到升華,投入真摯情感,從而使作品具有了思想高度、情感溫度、大眾寬度和藝術厚度。

“讓人熱淚盈眶,催人奮勇向前”“這是以藝育人、以藝通心、以藝抒懷的生動典范”“這是思政與音樂互融的有益探索”……巡演以來,《永遠的焦裕祿》收獲許多贊許。

龔華華認為,從排演時師生的狀態(tài)和巡演中觀眾的反響來看,《永遠的焦裕祿》充分發(fā)揮了音樂藝術“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作用,弘揚了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

堅守音樂藝術院校初心,推動文藝經(jīng)典與思想政治教育互通互融,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除了師生共同創(chuàng)演原創(chuàng)交響樂《永遠的焦裕祿》,學校還打造音樂黨課《音符上的思政》,依托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開設《中國紅色經(jīng)典作品的演奏與研讀》專業(yè)課程,主辦“永遠跟黨走”等系列大型音樂舞蹈晚會。

思政課堂“活起來”“熱起來”

京漢鐵路、粵漢鐵路的修建,漢陽鐵廠的建成投產,京廣高鐵的運行……今秋入校的武音學子們,在教學平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微課教學視頻,短短10分鐘內,出鏡的都是學生“身邊人”,有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有輔導員老師、院系書記,還有優(yōu)秀學生,他們在城市空間講述時代變遷發(fā)展故事。觀看者從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產生參與感、代入感和獲得感。

武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燕教授介紹,《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微課教學視頻資源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內容為依據(jù),在時間維度上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融合,引導學生通曉過去、立足當代、展望未來。在空間維度上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拓展思政課的實踐廣度。

“它突破了傳統(tǒng)思政課在內容上的限制,更有吸引力?!瘪R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都江麗看完了目前錄制的9集視頻,感觸很深:從武漢張之洞路出發(fā)再回到張之洞路1號武音音樂博物館,從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再到現(xiàn)代音樂的傳承,激勵我們接續(xù)奮進。

據(jù)介紹,該校堅持“德育與美育并舉、思政與音樂互融”理念,將視聽感受、藝術評論和藝術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制作《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微課教學視頻,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人民公開課”,與省內高校共同打造“紅巷里的思政課”,與武漢革命博物館等地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多姿多彩的藝術思政形式,不斷豐富和深化德育教育。

引領學生淬煉青春底色

前不久的重陽節(jié),學?!皹沸囊魳分委熤驹阜贞牎弊哌M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老年科,以一場“時光音樂會”讓病痛中的老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從去年3月起,志愿隊成員在專業(yè)老師帶領下,開展“樂伴夕陽——音樂療愈溫暖您”公益活動。每個月月末,學生們就會來到病房,對老年患者進行音樂療愈。

音樂教育學院大四學生歐莫正月,從大一開始就參加志愿服務隊?!懊看慰吹綘敔斈棠虃兟冻鲂θ?,我們都很開心,能夠利用所學幫助他們,我覺得很有價值。”

據(jù)了解,學校結合社會需求和專業(yè)優(yōu)勢,積極開展鄉(xiāng)村支教、音樂治療、社區(qū)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在實踐實訓中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同時在后續(xù)學習中有更明確的目標和更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跋M暋敝驹阜贞犞铝τ邳c亮鄉(xiāng)村兒童的音樂夢,連續(xù)6年赴咸寧市賀勝橋鎮(zhèn)開展美育支教活動;音樂治療團隊從2012年面向各類群體開展公益項目,服務2.5萬余人次;學校師生還與社區(qū)聯(lián)建聯(lián)動,創(chuàng)建“嵌入式城市音樂驛站”,賦能城市公共文化服務。

武漢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李端陽表示,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立德、自強、崇文、精藝”校訓,堅持育人、創(chuàng)作、表演、研究與應用融合發(fā)展,秉持“德藝并進、通專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大力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努力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以“思政+音樂”為引導,推動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堅定理想信念,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通訊員 曹學敏

責任編輯:李歡

武漢音樂學院:在社會大課堂中講好“大思政課”

發(fā)表時間:2024-10-28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武音交響樂作品《永遠的焦裕祿》開啟琴臺音樂節(jié)

武音師生參演2024年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演出。 (學校供圖)

10月19日晚,武漢音樂學院2024年度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交響樂《永遠的焦裕祿》參演第十三屆琴臺音樂節(jié)。作為此次音樂節(jié)開幕式后的首場演出,《永遠的焦裕祿》已先后在河南蘭考及湖北省內巡演9場,帶給觀眾歷久彌新的澎湃力量。

正在進行的長江文化藝術季中,也頻頻出現(xiàn)武漢音樂學院師生的身影與歌聲。學校承辦“相約長江”合唱周之長江主題作品征集,舉辦合唱指揮研修班,讓師生們更好地了解到長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傳承力量,也通過不同方式服務社會、繁榮文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了解到,近年來,該校以重大紀念日、文體活動、主題教育為契機組織開展全校教育活動,思政教育覆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各環(huán)節(jié),德育與美育并舉,思政與音樂互融,“大思政課”拓展了全面育人新格局。

奏響《永遠的焦裕祿》

早在1966年,武漢音樂學院管弦系交響樂團師生集體創(chuàng)作演出了交響詩《焦裕祿頌》,1967年由中國唱片總公司錄制出版發(fā)行,在全國產生了廣泛影響。2022年,學校組建團隊重新創(chuàng)作交響樂《永遠的焦裕祿》,歷經(jīng)一年多時間醞釀、打磨、編排、排練,去年5月成功首演。

主創(chuàng)成員龔華華教授介紹,團隊在創(chuàng)作前期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學習、調研和研討,創(chuàng)作過程中努力將學習成果和創(chuàng)作工作有機結合,團隊成員思想得到升華,投入真摯情感,從而使作品具有了思想高度、情感溫度、大眾寬度和藝術厚度。

“讓人熱淚盈眶,催人奮勇向前”“這是以藝育人、以藝通心、以藝抒懷的生動典范”“這是思政與音樂互融的有益探索”……巡演以來,《永遠的焦裕祿》收獲許多贊許。

龔華華認為,從排演時師生的狀態(tài)和巡演中觀眾的反響來看,《永遠的焦裕祿》充分發(fā)揮了音樂藝術“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作用,弘揚了跨越時空、富有永恒魅力、具有當代價值的文化精神。

堅守音樂藝術院校初心,推動文藝經(jīng)典與思想政治教育互通互融,推進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同向同行。除了師生共同創(chuàng)演原創(chuàng)交響樂《永遠的焦裕祿》,學校還打造音樂黨課《音符上的思政》,依托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開設《中國紅色經(jīng)典作品的演奏與研讀》專業(yè)課程,主辦“永遠跟黨走”等系列大型音樂舞蹈晚會。

思政課堂“活起來”“熱起來”

京漢鐵路、粵漢鐵路的修建,漢陽鐵廠的建成投產,京廣高鐵的運行……今秋入校的武音學子們,在教學平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微課教學視頻,短短10分鐘內,出鏡的都是學生“身邊人”,有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有輔導員老師、院系書記,還有優(yōu)秀學生,他們在城市空間講述時代變遷發(fā)展故事。觀看者從短小精悍的篇幅中,產生參與感、代入感和獲得感。

武音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孫燕教授介紹,《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微課教學視頻資源以“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課程內容為依據(jù),在時間維度上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融合,引導學生通曉過去、立足當代、展望未來。在空間維度上將理論與實踐相融合,從思政小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拓展思政課的實踐廣度。

“它突破了傳統(tǒng)思政課在內容上的限制,更有吸引力?!瘪R院2022級碩士研究生都江麗看完了目前錄制的9集視頻,感觸很深:從武漢張之洞路出發(fā)再回到張之洞路1號武音音樂博物館,從近代工業(yè)的發(fā)展再到現(xiàn)代音樂的傳承,激勵我們接續(xù)奮進。

據(jù)介紹,該校堅持“德育與美育并舉、思政與音樂互融”理念,將視聽感受、藝術評論和藝術實踐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制作《行走的思政課》系列微課教學視頻,上線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人民公開課”,與省內高校共同打造“紅巷里的思政課”,與武漢革命博物館等地共建“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多姿多彩的藝術思政形式,不斷豐富和深化德育教育。

引領學生淬煉青春底色

前不久的重陽節(jié),學?!皹沸囊魳分委熤驹阜贞牎弊哌M武漢大學人民醫(yī)院老年科,以一場“時光音樂會”讓病痛中的老人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從去年3月起,志愿隊成員在專業(yè)老師帶領下,開展“樂伴夕陽——音樂療愈溫暖您”公益活動。每個月月末,學生們就會來到病房,對老年患者進行音樂療愈。

音樂教育學院大四學生歐莫正月,從大一開始就參加志愿服務隊?!懊看慰吹綘敔斈棠虃兟冻鲂θ?,我們都很開心,能夠利用所學幫助他們,我覺得很有價值?!?/p>

據(jù)了解,學校結合社會需求和專業(yè)優(yōu)勢,積極開展鄉(xiāng)村支教、音樂治療、社區(qū)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在實踐實訓中提升服務社會能力,同時在后續(xù)學習中有更明確的目標和更清晰的職業(yè)規(guī)劃?!跋M暋敝驹阜贞犞铝τ邳c亮鄉(xiāng)村兒童的音樂夢,連續(xù)6年赴咸寧市賀勝橋鎮(zhèn)開展美育支教活動;音樂治療團隊從2012年面向各類群體開展公益項目,服務2.5萬余人次;學校師生還與社區(qū)聯(lián)建聯(lián)動,創(chuàng)建“嵌入式城市音樂驛站”,賦能城市公共文化服務。

武漢音樂學院黨委書記李端陽表示,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立德、自強、崇文、精藝”校訓,堅持育人、創(chuàng)作、表演、研究與應用融合發(fā)展,秉持“德藝并進、通專融合”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大力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努力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以“思政+音樂”為引導,推動學生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堅定理想信念,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方琳 通訊員 曹學敏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