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fā)座談會時強調,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移風易俗與時俱進,文明實踐弘揚新風。近年來,全省各地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培育文明鄉(xiāng)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今天起,省文明辦聯(lián)合湖北日報推出“移風易俗 文明實踐揚新風”專欄與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xiāng)風,移風易俗是關鍵。
如何改變陳規(guī)陋習,剎住人情歪風,搬開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的“絆腳石”?
如何培育文明新風,讓脫貧群眾既享物質富足,也能精神富有?
房縣從破除“人情債”入手,立起村規(guī)民約,“關鍵少數(shù)”帶頭、推進文明實踐,開放文化禮堂、豐富精神生活……十年不輟、久久為功、綿綿用力,讓人情新風常駐千里房陵。
5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房縣蹲點調研,探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移風易俗的房縣探索。
“說不出啥事,就送禮待客”——
人情歪風愈演愈烈
初夏的房縣,群山環(huán)繞、郁郁蔥蔥。車入房縣人情新風發(fā)源地——尹吉甫鎮(zhèn)雙灣村,屋舍儼然、滿目青翠,一派和美恬靜的田園風光。
“鞭炮陣陣、搭棚待客的亂象一去不復返了!”采訪中,雙灣村黨支部書記周照菊感慨,這些年,村里沒有一例亂待客。
2014年前,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村民常常“說不出啥事,就送禮待客”“鞭炮聲此起彼伏,占道搭棚到處都是”。雙灣村老支書李有權對此記憶猶新:人情往來名目繁多,除了婚喪嫁娶,添丁增歲、升學就業(yè)、喬遷開業(yè)、住院立碑都要宴請。
“待客送禮,不僅花錢還耗時?!彪p灣村村民周義保說,“多的時候,一天要跑五六家,家里養(yǎng)了100多頭豬,只得雇人看管?!?/p>
那時類似現(xiàn)象,在房縣普遍存在。該縣青峰鎮(zhèn)青峰街社區(qū)居民張啟剛寫了一首順口溜:“一年血汗錢,幾乎都花光。家家想過事,戶戶都效仿。巧立名目辦,形成壞風尚?!?/p>
想著“不去抹了面子”“隨出去的必須拿回來”,人情往來規(guī)模愈大、頻次愈密、金額愈高,愈演愈烈人情風逐漸成了“人情債”。
房縣地處秦巴山區(qū),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人情債”成了群眾脫貧路上的絆腳石。
“不能讓沉重的‘人情債’壓彎了鄉(xiāng)親們的腰?!?014年初,李有權和村里的黨員干部趕到縣里,請求剎住人情風。在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的指導下,該村修訂村規(guī)民約,群眾自發(fā)成立清風協(xié)會,抱團治歪風。
立起村規(guī)民約,群眾拍手叫好——
清風吹走“人情債”
一紙村規(guī)民約,如何剎住人情歪風?
2020年建成的房縣人情新風宣教館,記錄了這段不平凡的歷程。5月1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人情新風宣教館看到,當時,村民代表大會約定:婚喪嫁娶以外的喜慶事宜,盡量不辦;確需慶賀的,經村里批準,還需限桌、限時、限金。
一時間,村民奔走相告,拍手叫好?!按蠡镌缇蛥挓┝?,就差一個拒絕的理由?!崩钣袡嗾f。
好景不長,轉眼到了清明節(jié),雙灣村一下有28家要以立碑的名義待客。
眼看人情風卷土重來,雙灣村兩委趕緊挨家挨戶講道理。接著,召集28家農戶開會表決,這一次大家都同意不辦。
雙灣村的做法在全縣推廣,清風吹走“人情債”。房縣逐漸探索出一條立破并舉、疏堵結合、黨員帶頭、群眾自治的移風易俗新路子。
清風協(xié)會“勸”新風——
由退休干部、鄉(xiāng)村干部、黨群代表、駐村工作隊、新鄉(xiāng)賢等組建清風協(xié)會,對紅白喜事事前摸底、宣傳勸阻,事中監(jiān)管、指導服務,事后通報、獎懲激勵。
依法治理“管”新風——
對民間主持、廚師、樂師、婚慶、賓館、租賃公司等人情推手加強監(jiān)管,讓“違規(guī)宴”無處辦、不好辦、辦不成。
鄉(xiāng)風文明“育”新風——
縣里出臺管理辦法,區(qū)分傳統(tǒng)民俗與借機斂財,推薦人情新禮俗。嚴禁升學宴,推行上榜學子集體恭賀儀式;嚴禁慶生宴,推行重陽節(jié)集體拜壽禮。
房縣文明辦負責人介紹,通過立“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小事不辦”人情新風,破巧立名目的人情陋習,群眾人情負擔大幅減輕,家庭年禮金由平均2.5萬元降至5000元。
開放文化禮堂,豐富精神生活——
把文明的種子種進群眾心中
5月17日,房縣白鶴鎮(zhèn)伏溪堰村文化禮堂,歡聲笑語、掌聲陣陣。在現(xiàn)場,該縣啟動“抵制高價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行動,志愿者們自編自演,講述身邊的婚俗新風。
2022年起,房縣借鑒浙江紹興市上虞區(qū)經驗,建設鄉(xiāng)村文化禮堂。目前,已建成投用30個文化禮堂。
將文化禮堂作為鞏固人情新風的主陣地,是房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移風易俗的又一探索。
文化禮堂變身婚禮殿堂——
村民理事會管理文化禮堂,禮堂大廳可用作宴會大廳,禮堂專門建有共享廚房,全部免費提供給村民辦酒席之用。
5月15日,記者在青峰鎮(zhèn)青峰街社區(qū)看到,文化禮堂古樸、敞亮,舞臺、廚房一應俱全。
“5月2日,文化禮堂一天承辦了兩場婚禮?!鼻喾褰稚鐓^(qū)黨委書記董顯濤介紹,村民在文化禮堂辦喜事,村干部當證婚人、主持人,“人情新風”志愿服務隊送節(jié)目、送祝福。這種方式既文明、節(jié)儉又喜慶、熱鬧,受到一致好評,如今大伙都愿意來這里辦喜事。
文化禮堂成為“新風舞臺”——
百姓宣講員創(chuàng)作編排節(jié)目,宣傳展演人情歪風危害,把人情新風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讓文化禮堂成為宣傳人情新風的大舞臺。
房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玲表示,“新風禮堂”正悄然改變著村民們的生活,“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文明新風尚在房縣蔚然成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曹雯 通訊員 鄧萍 蔣付娥)
發(fā)表時間:2024-05-22 來源:湖北文明網(wǎng)
編者按
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主持召開新時代推動西部大開發(fā)座談會時強調,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推進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時代新風新貌。
移風易俗與時俱進,文明實踐弘揚新風。近年來,全省各地廣泛開展移風易俗文明實踐活動,積極倡導喜事新辦、白事簡辦,培育文明鄉(xiāng)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今天起,省文明辦聯(lián)合湖北日報推出“移風易俗 文明實踐揚新風”專欄與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風文明是保障;文明鄉(xiāng)風,移風易俗是關鍵。
如何改變陳規(guī)陋習,剎住人情歪風,搬開鄉(xiāng)村振興路上的“絆腳石”?
如何培育文明新風,讓脫貧群眾既享物質富足,也能精神富有?
房縣從破除“人情債”入手,立起村規(guī)民約,“關鍵少數(shù)”帶頭、推進文明實踐,開放文化禮堂、豐富精神生活……十年不輟、久久為功、綿綿用力,讓人情新風常駐千里房陵。
5月中旬,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赴房縣蹲點調研,探尋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移風易俗的房縣探索。
“說不出啥事,就送禮待客”——
人情歪風愈演愈烈
初夏的房縣,群山環(huán)繞、郁郁蔥蔥。車入房縣人情新風發(fā)源地——尹吉甫鎮(zhèn)雙灣村,屋舍儼然、滿目青翠,一派和美恬靜的田園風光。
“鞭炮陣陣、搭棚待客的亂象一去不復返了!”采訪中,雙灣村黨支部書記周照菊感慨,這些年,村里沒有一例亂待客。
2014年前,這里可是另一番景象:村民常?!罢f不出啥事,就送禮待客”“鞭炮聲此起彼伏,占道搭棚到處都是”。雙灣村老支書李有權對此記憶猶新:人情往來名目繁多,除了婚喪嫁娶,添丁增歲、升學就業(yè)、喬遷開業(yè)、住院立碑都要宴請。
“待客送禮,不僅花錢還耗時?!彪p灣村村民周義保說,“多的時候,一天要跑五六家,家里養(yǎng)了100多頭豬,只得雇人看管?!?/p>
那時類似現(xiàn)象,在房縣普遍存在。該縣青峰鎮(zhèn)青峰街社區(qū)居民張啟剛寫了一首順口溜:“一年血汗錢,幾乎都花光。家家想過事,戶戶都效仿。巧立名目辦,形成壞風尚?!?/p>
想著“不去抹了面子”“隨出去的必須拿回來”,人情往來規(guī)模愈大、頻次愈密、金額愈高,愈演愈烈人情風逐漸成了“人情債”。
房縣地處秦巴山區(qū),曾是國家級貧困縣,“人情債”成了群眾脫貧路上的絆腳石。
“不能讓沉重的‘人情債’壓彎了鄉(xiāng)親們的腰?!?014年初,李有權和村里的黨員干部趕到縣里,請求剎住人情風。在縣委宣傳部、縣文明辦的指導下,該村修訂村規(guī)民約,群眾自發(fā)成立清風協(xié)會,抱團治歪風。
立起村規(guī)民約,群眾拍手叫好——
清風吹走“人情債”
一紙村規(guī)民約,如何剎住人情歪風?
2020年建成的房縣人情新風宣教館,記錄了這段不平凡的歷程。5月15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人情新風宣教館看到,當時,村民代表大會約定:婚喪嫁娶以外的喜慶事宜,盡量不辦;確需慶賀的,經村里批準,還需限桌、限時、限金。
一時間,村民奔走相告,拍手叫好?!按蠡镌缇蛥挓┝耍筒钜粋€拒絕的理由?!崩钣袡嗾f。
好景不長,轉眼到了清明節(jié),雙灣村一下有28家要以立碑的名義待客。
眼看人情風卷土重來,雙灣村兩委趕緊挨家挨戶講道理。接著,召集28家農戶開會表決,這一次大家都同意不辦。
雙灣村的做法在全縣推廣,清風吹走“人情債”。房縣逐漸探索出一條立破并舉、疏堵結合、黨員帶頭、群眾自治的移風易俗新路子。
清風協(xié)會“勸”新風——
由退休干部、鄉(xiāng)村干部、黨群代表、駐村工作隊、新鄉(xiāng)賢等組建清風協(xié)會,對紅白喜事事前摸底、宣傳勸阻,事中監(jiān)管、指導服務,事后通報、獎懲激勵。
依法治理“管”新風——
對民間主持、廚師、樂師、婚慶、賓館、租賃公司等人情推手加強監(jiān)管,讓“違規(guī)宴”無處辦、不好辦、辦不成。
鄉(xiāng)風文明“育”新風——
縣里出臺管理辦法,區(qū)分傳統(tǒng)民俗與借機斂財,推薦人情新禮俗。嚴禁升學宴,推行上榜學子集體恭賀儀式;嚴禁慶生宴,推行重陽節(jié)集體拜壽禮。
房縣文明辦負責人介紹,通過立“婚事新辦、喪事儉辦、小事不辦”人情新風,破巧立名目的人情陋習,群眾人情負擔大幅減輕,家庭年禮金由平均2.5萬元降至5000元。
開放文化禮堂,豐富精神生活——
把文明的種子種進群眾心中
5月17日,房縣白鶴鎮(zhèn)伏溪堰村文化禮堂,歡聲笑語、掌聲陣陣。在現(xiàn)場,該縣啟動“抵制高價彩禮 倡導文明婚俗”行動,志愿者們自編自演,講述身邊的婚俗新風。
2022年起,房縣借鑒浙江紹興市上虞區(qū)經驗,建設鄉(xiāng)村文化禮堂。目前,已建成投用30個文化禮堂。
將文化禮堂作為鞏固人情新風的主陣地,是房縣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推進移風易俗的又一探索。
文化禮堂變身婚禮殿堂——
村民理事會管理文化禮堂,禮堂大廳可用作宴會大廳,禮堂專門建有共享廚房,全部免費提供給村民辦酒席之用。
5月15日,記者在青峰鎮(zhèn)青峰街社區(qū)看到,文化禮堂古樸、敞亮,舞臺、廚房一應俱全。
“5月2日,文化禮堂一天承辦了兩場婚禮?!鼻喾褰稚鐓^(qū)黨委書記董顯濤介紹,村民在文化禮堂辦喜事,村干部當證婚人、主持人,“人情新風”志愿服務隊送節(jié)目、送祝福。這種方式既文明、節(jié)儉又喜慶、熱鬧,受到一致好評,如今大伙都愿意來這里辦喜事。
文化禮堂成為“新風舞臺”——
百姓宣講員創(chuàng)作編排節(jié)目,宣傳展演人情歪風危害,把人情新風融入群眾日常生產生活,讓文化禮堂成為宣傳人情新風的大舞臺。
房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玲表示,“新風禮堂”正悄然改變著村民們的生活,“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小事不辦”的文明新風尚在房縣蔚然成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江卉 曹雯 通訊員 鄧萍 蔣付娥)
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辦
技術支持:荊楚網(wǎng)
投稿郵箱: hbwmwxxbs@vip.163.com